金秋九月,钢花璀璨。龙钢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字智能正悄然重塑着质量管控新格局。没有震耳欲聋的口号,却有数据奔流、激光闪烁,一群执着于品质的钢铁人,正以技术为笔、以专注为墨,书写着“精准、安全、高效”的全新质量答卷。
钢坯有“导航”:精准定位流向
5#连铸机3CT的操作画面上,一个绿色光柱精确捕捉钢坯动态,沿着辊道路径缓慢移动,这是定尺切割系统实时捕捉的钢坯动态,从连铸机送出钢坯,到自动切割、转运、入库,均由雷达监测与摄像头捕捉双重核验,全链条无需人工介入操作,钢坯的生产时长、规格参数、实时位置等核心信息均同步至线上管理平台,实时可查、动态可控。
连三工段副段长赵兴走到辊道旁,抬头看向顶部的雷达装置,“以前追钢坯全靠跑,得一个一个仔细查,现在雷达能精准定位到厘米级,钢坯走到哪,屏幕上都看得清清楚楚。”说话间,钢坯已抵达吊运区。
当前,这套系统已全面实现方坯连铸出坯流程的数字化升级,为生产注入智能化动能,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管理精度。
天车有“慧眼”:守护安全与效率
厂房上空,橙色天车缓缓移动,吊钩下,通红的钢水如熔金般耀眼。驾驶室内,电工雷坤的目光在监控画面与操作面板间游走。与以往不同,他眼前的屏幕上,吊钩被一个绿色的“安全框”精准锁定——这是天车AI视觉识别系统赋予的“智慧之眼”。高清摄像头能实时捕捉吊钩位置,无论钢水晃动还是吊具偏移,绿色框始终如影随形,自动校准。该系统不仅能辅助精准对位,更能在关键时刻化身“安全哨兵”。
“注意!吊运路径5米内有人员闯入!”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系统已自动减速,天车平稳停悬于半空。“只要有异常情况,系统便可及时预警。”他说道,“‘技防’补上了‘人防’的短板,安全更有保障,效率也更高了。”
数分钟后,路径清空,天车自动恢复运行,吊钩精准落位,误差不足5厘米。从“经验驾驶”到“智能辅助”,从“被动防范”到“主动预警”,AI让高空作业更安全、更高效。
生产有“大脑”:跑出创效加速度
转炉中控操作室内的大屏左侧,铁—钢智能化管控平台界面中,铁水罐在线数量从62个稳步下降,最终稳定在38个;右侧温降曲线由170℃缓缓回落,精准定格在97.5℃——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生产流程的深度优化和成本的显著降低。
“过去,铁水罐调度全凭经验,常出现‘罐不够用’或‘空罐闲置’的尴尬。”电工胡行运指着屏幕上的指标,语气中难掩自豪,“现在,平台基于实时数据,自动计算最优调度方案,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点开“能源分析”模块,各工序的煤气消耗、电量使用、蒸汽回收等数据即刻呈现。“这个平台就像炼钢的‘智能大脑’,打通了生产、设备、能源、质量的数据孤岛。”转二工段段长党西建解释道,“全流程指标可监视、可分析、可追溯、可优化,真正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跨越。”
未来,龙钢公司将继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钢铁制造的融合,推动数智化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用数字智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龙钢公司 赵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