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重阳,金菊吐蕊,暗香浮动。那些与老者们相关的记忆碎片,总在此时悄然漫过心湖。两次不期而遇的温暖,恰似温润的玉籽,在记忆深处漾开层层涟漪,让我读懂岁月褶皱里,那份未曾宣之于口的牵挂。
初遇是在志愿服务的时候,残阳如锦,斜斜铺在老槐树上,树下坐着一位鬓发如雪的老奶奶。她衣袂虽旧,却洗得洁净平整。听见我们的问候,眼睛里瞬时生出几分茫然,许是耳朵听不清这世间曼妙的声响了。待看清我们眼底的笑意,她便牵起我的手,语气热忱:“快到家喝点热茶吧。”她朝田埂轻唤她的老伴,不多时,一位手握锄头的老爷爷快步走来,脸上满是憨厚的笑,眼角的纹路里盛着夕阳的暖。
我们往院里走去,推开窑洞木门时,一股清冽的气息袭来。昏黄的灯光下,薄褥整齐地铺在土炕上,墙角堆叠的碗筷,瓷面被岁月蹭得发亮。我和同事瞥见晾衣绳旁的木盆里,还泡着几件待洗的衣物,便伸手要去端,想一并帮着洗干净。“使不得,使不得!”老奶奶忙上前攥住我的手腕,掌心粗糙却温暖,“你们来看看我们就好,哪用干活?快歇着唠唠嗑!”老爷爷也帮着劝,从屋里搬来板凳擦了又擦。从闲聊中得知,老两口的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平日里就只有他们俩守着这个小院。聊到这儿,气氛突然安静了,老奶奶捻着衣角,缓缓开口:“前阵子我住院,没敢跟他们说,怕他们分心。”她的目光飘向院外,眼角悄悄泛起一层红意。老爷爷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体谅:“如今日子好了,政府给的补助够花,还有这些娃娃们来看咱,知足了。”可那深深的皱纹里,仍藏着岁月车轮碾过的艰辛,记录着无人知晓的不易。
临别时他们站在院门口反复道谢,望着我们渐远的背影,却一直不肯挪步。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我们志愿服务的意义也许就是用片刻的陪伴,为老人孤独的岁月带来几分暖意。
另一次相逢是在养老院,那里的氛围热闹了许多。我们为老人们换了旧床褥、轻捶腰背、梳头发,指尖的温度悄悄传递着暖意。表演环节,一位老奶奶清了清嗓子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熟悉的旋律在房间里响起,简单的歌词里藏着最纯粹的情感。还有位老爷爷,起初总躲在房间里,后来被欢声笑语吸引,悄悄推开一条门缝张望。我们笑着邀他进来,刚坐下时还拘谨地双手放膝,可听见身旁聊起孩子,眼神忽然亮了,不再绷着身子,从袋子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我孩子在大城市上班,这是前两天刚寄来的当地特产……刚刚打电话说,忙完这阵子就带大孙子回来,陪我住几天。”他眼角褶皱的笑意,让整个人都有了松弛感。旁边的老奶奶听得笑出声:“是呀,咱住这儿有人照顾,不用让孩子们挂心,他们可以放心闯荡,过好小日子……”老爷爷默许地点点头:“年轻人,精彩地活吧!”一句简单的嘱托,承载了对后辈的期许。
当秋风再次裹着清浅的菊香,悄然拂过肩头,才发觉重阳的暖意原来从不曾是转瞬即逝的风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次短暂的陪伴、一个温暖的拥抱,便足以熨帖岁月的褶皱,点亮他们沉静的日子,让陪伴温柔岁月的罅隙,让惦念融化时间的凉意。(龙钢公司 王泽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