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钢铁行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攀升的新形势,汉钢公司积极践行“四种经营理念”,将其融入到炼铁生产的每个环节,不断破解管理短板、释放发展动能,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锻造出硬核竞争力。
“抠”出效益,精打细算筑牢成本“防火墙”
“成本管控就是与‘跑冒滴漏’较劲,与‘隐性浪费’死磕。怎么‘抠’?就是要定好红线,给原燃料消耗、设备备件费用等核心指标划清‘天花板’,坚决砍掉非生产性支出。”今年以来,汉钢公司炼铁工序把降本增效的理念深植于生产全流程,化作渗透在日常运营每个细节里的自觉行动。围绕高炉指标优化、能源介质管控、设备改造升级等关键领域,精准敲定30项降本项目,织密全方位成本管控网络。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台阶式降本机制,让每一分投入都有靶向、每一步努力都有方向。
这种对成本的极致追求,并非简单的“节流”,而是结合生产实际的系统性优化。从高炉操作参数的精细调整到能源介质的梯级利用,从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到物料周转的科学调度,每个环节都在精打细算中挖掘潜力。无论是通过技术改进降低单耗,还是凭借流程优化减少浪费,点点滴滴的积累,正让降本增效从机制约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增长,为炼铁工序注入持续向好的内生动力。
“花”出价值,算好设备资源“效益账”
“花钱不是本事,花对钱才是智慧。用‘赚钱’思维去‘花钱’,就是要把设备检修、技术改造当成投资,而不是支出。”7月份,汉钢公司炼铁工序以“修旧利废创效10万余元”“降低备件材料消耗创效6万余元”的实绩,彰显“支出变投资”的管理智慧。
在修旧利废工作中,该工序全面排查闲置设备,通过专业工艺修复了多件濒临报废的设施。部分关键设备经修复后大幅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压缩了新设备采购成本。同时,还对废旧物资进行拆解重组,让长期闲置的呆滞资产重新“活”起来,释放出潜藏价值。在降耗环节,该工序同样精准发力。一方面建立消耗预警机制,科学管控物资出入库节奏;另一方面推行材料领用全流程闭环管理,从源头减少浪费。这些成果印证了炼铁工序“省钱”与“生钱”并重的实践,为设备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换位”守牢,安全环保当“贴心管家”
“用‘乙方’思维做‘甲方’,核心是把管理变成服务,对我们职能科室来说,安全不是冷冰冰的规定,而是暖人心的保障。”高温时段的作业现场,绿豆汤成了“标配服务”;饮用水补给点备足矿泉水,让职工喝得放心,干活更有劲头;温度计摆放在各作业现场,成了夏日里的“安全哨兵”;作业现场,各类防暑降温药品配备齐全,让监护人员心里压力减轻一大截。
“现在各类政策都偏向于职工,让我们在干工作的时候心里暖暖的。”检修人员的话道出了大家的感受。当管理者把“防暑降温”从文件要求变成递到手中的饮用水,把“高温预警”从公告栏提示变成现场测温的实际调整,安全就不再是隔着距离的规定。这种站在职工角度的“服务式管理”,让高温天气作业的安全保障有了温度,也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能感受到被重视的安心。
“瞄准”需求,生产效能向“最优”发力
“用‘营销’思维抓‘生产’,就是把下道工序当客户,把市场需求当订单,我们的产品是铁水,要让下道工序 满意,就得精准对接需求,按需供给。”
汉钢公司炼铁工序每天与炼钢工序召开“对接会”,根据当日钢种计划调整铁水成分含量,使铁水合格率提升1.7%;炉前出铁工和铁水罐车司机结成“责任对子”,把铁水从出铁场送到下一道工序的时间压缩了2分钟,减少了铁水途中温降;热风炉班组把高炉炉前班组当“客户”,每天提前沟通铁水计划量,精准控制出铁节奏,避免热风炉因等待铁水而造成热能浪费……
如今在炼铁工序,“下道工序即客户”早已不是口号,而是渗透在班前确认、班中协作、班后复盘的每个细节里。每个岗位都清楚:只有让上游的“供给”精准对接下游的“需求”,才能让整个炼铁系统像精密齿轮一样咬合运转,这正是高效生产的密码所在。(汉钢公司 张永谦 邓铁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