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耗水大户”的传统认知里,水处理长期被视作单纯的“成本账”。但在龙钢公司,“花钱”与“赚钱”的边界正被重新改写。炼钢工序以“赚钱思维”探索水系统降本增效路径,让每一滴水都产生“投入产出比”,实现了从“花钱”到持续“生钱”的蜕变。
精准投入:让废水成为“流动的财富”
过去,风机冲洗水、煤气排水器溢流水一直被当作“废水”对待,这种认知既浪费水资源,又增加处理成本。如今,炼钢工序以更加精细的成本核算为导向,果断启动废水回收项目。依据现场工况制作集水坑,将分散的废水集中回收,通过变频水泵直接输送至转炉浊环系统作为补水。这一举措带来了高回报的“节能投资”——每日可回收300立方米废水,减少循环水补充量的同时,使吨钢水耗降低0.01立方米,年综合创效47万元。“这不是简单的省钱,是用小投入换来了大效益,把‘废水’变成了降本增效的‘原料’。”除尘运行工段段长户百武坦言,“以前忽略了隐性成本,现在才深刻体会到,懂得在节能改造上‘精准花钱’,才能持续收获‘水的红利’,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
技术创新:用“巧花钱”撬动大效益
在连铸浊环系统中,化学除油器曾是困扰生产的“老大难”问题,系统中漂浮的油污会显著降低换热效率,每月需额外消耗10%的能源用于设备清洗。为解决这一痛点,该工序将原本报废的DN50管道重新利用,通过切割重组、加装调节阀和溢流挡板,设计出一套可动态调控的溢流除油系统。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技改”,带来了显著成效,使油污拦截率提升65%,换热效率提高20%,年节省费用15万元。
与此同时,该工序针对浊环系统中缓蚀阻垢剂因“经验投加”模式导致的浪费问题,采取精准优化措施,一方面“量身定制”适配性配方,另一方面通过循环模拟实验优化投加参数,并结合现场试用持续调整用量。这些改进直接推动水质稳定率提升30%,系统结垢率下降40%,设备寿命延长2~3年。
管理优化:以“会算账”实现水“循环生金”
“省钱”只是基础,“生金”才是目标。该工序建立日统计、周分析、月结算的闭环水耗管理模式,每个用水点均接入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流量、水质、温度的细微变化;每周召开水效复盘会,精准拆解每滴水的成本账;每月将节水成效与班组绩效刚性挂钩,营造“人人都是节水主角”的氛围。在此推动下,创新动力持续迸发——2#、4#连铸机拉矫电机冷却水系统改造年创效22.54万元;余热锅炉冷却水系统“废改利”每日减少优质水流失100立方米;连铸二冷水系统优化年可节约50万元。
从“怕花钱”到“会花钱”,炼钢工序的“水账本”里藏着“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的深层逻辑。真正的经营智慧不在于一味节流,而在于让每一分投入获得超额回报。当“废水”转化为“原料”、技术改造沉淀为“资产”、管理优化转化为“利润”,企业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更“赚”来了绿色可持续的硬核底气。(龙钢公司 张军龙 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