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秋风伴检修 匠心护天车
发布日期:2025-10-29    作者:邓燕玲    
0

秋意渐浓、寒意悄至。龙钢公司又迎来了天车“体检”时节。没有口号,也不排阵仗,检修现场还是平日里那些熟悉的身影,手中干的也还是每天的活计。只是这一次,手上的力道更稳,眼里的细节更较真。这份专注与坚守,无需多言,自有秋风代为诉说。

秋风伴检修 匠心护天车

秋风里,量出轨道“平整度”

7:10,天车新区点检员张伟伟开始天车轨道校正工作。他把水平尺塞进帆布包,左肩稳稳挎着包带,右手拎着一壶凉白开,顺着窄梯往上爬。梯档间距大,他一步跨两格,凛冽的风从领口钻进来,他缩了缩脖子,把拉链提到顶。

登上30米高的平台,风势更猛,吹得衣角猎猎作响。他先蹲下来,用袖口仔细擦拭轨道面,抹出一片干净的区域,再把水平尺放上去——气泡偏左。他迅速掏出小本,记下“左高2毫米”。卸螺栓时,他动作放缓,先松螺母,再松弹垫,扳手每转半圈,他就停一停,怕力气太大把丝口啃伤。垫片薄如发丝,他用拇指和食指捏一片,轻轻塞进去,再拧紧。拧完,他又量一次,尺还是偏左,只是少了0.5毫米。他“嗯”了一声,把刚才的垫片抽出来,换更薄的。第三次放尺,气泡停在中间。他咧嘴笑,眼角挤出两道深沟,用铅笔在小本上划出一道横线,表示“合格”。

风把记录纸吹得哗啦响,他折两下,塞进兜里。整个上午,他蹲了十八次,起身十八次,量了三十六遍,加装了七个垫片,这便是他一上午的工作。

秋风伴检修 匠心护天车

枯叶下,剪出电机“新生线”

10:20,电气工段副段长翟鹏波来到钢水1#天车电气室。他掀开电机罩,一股热气“呼”地涌出来,像刚揭开的蒸笼,瞬间裹住他的脸颊。他没顾上擦汗,先探头往电机里看,用指尖摸线圈,摸到一块硬疙瘩——漆包线鼓包了。

“剪吧,留10厘米线头。”他话音刚落。电工曹小华拿着剪线钳,在里侧缩着肩,左手捏线,右手剪,咔嚓一声,烧焦的线掉在铁板上,碎成黑渣。他用剥线钳轻轻转一圈,塑料皮褪下,露出亮铜线,接线,再套热缩管。热风枪“呜呜”响,塑料管慢慢收紧,像给线头穿件紧身衣。汗水顺着他下巴滴在电机壳上,瞬间被烘干,只剩几点盐印子。翟鹏波递来水壶,曹小华仰头“咕咚”两口,水顺着脖子流进衣领,他用手背一抹,留下几道黑指印。

11:05,电机罩合拢,按钮一按,“嗡——”声音平稳。翟鹏波把工具收进布袋,拉链一拉,“走吧,去下一个点。”剪去烧黑的线,换上新线,电机不再发烫,他们的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

秋风伴检修 匠心护天车

秋阳下,换好车轮“迎新程”

14:30,钢渣1#天车西北大车轮更换现场,天车维修钳工钟沛拿起12#活动扳手,对着扫轨器的螺丝拧了几下,他顺势一扳,螺丝应声而落。工友杨抗生则迅速用扳手拆卸车轮地脚螺丝,两人动作干脆利落,十五分钟内完成全部螺丝拆卸。

倒链穿轮、千斤顶升起,端梁随之悬空。钟沛操控电葫芦,先移出旧车轮放至地面,再归位吊运新车轮至安装处。杨抗生手脚麻利,穿螺杆、装螺帽,扳手每挥动一次,螺帽就紧一圈,车轮便更稳固一分,待安装到位,松开千斤顶,端梁缓缓落下。钟沛随即移走千斤顶,协助杨抗生逐一加固车轮螺丝。最后,他们将扫轨器旋入螺丝孔,插上润滑油管接口,确保所有连接都稳妥。

16:40,试车开始。车轮沿着轨道平稳运转,没有异常声响,没有丝毫卡顿。看着天车重新焕发活力,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风还在吹,又有几片枯叶飘落。轨道回归水平,电机恢复常温,车轮换上新装。天车还是那台天车,人还是那群熟悉的人,只是每个人心里,都多了份沉甸甸的踏实。秋检的活儿,说起来简单,就是把平时该干的事,再认认真真干一遍。可正是这份“再认真”,这份藏在细节里的匠心,让钢城的冬天,能稳稳当当、安安全全地“踏”进来,也让每台天车都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每一次挑战。(龙钢公司 邓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