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他们的默契值“百分百”
发布日期:2025-10-17    作者:高艳妮    
0

午夜零点的轧钢厂,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厂房顶棚,与辊道运转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夜曲。雨雾裹挟着凉意渗入厂区,钢坯散发出的热浪却穿透雨幕,在轧线旁蒸腾起朦胧水汽,给即将开启夜班的他们,裹上一层湿热的“战袍”。

他们的默契值“百分百”

一秒同频

车间内,加热炉的热浪裹挟着金属气息扑面而来,与辊道运转的轰鸣声交织,加热炉工薛国栋接过雷文鹏递来的巡检记录,指尖刚碰到纸页,便听雷文鹏沉声说道:“钢坯温度差10℃,成品抗拉强度就可能不达标,今晚雨大,更得盯紧参数。”

炉内通红的钢坯如蛰伏的火龙,缓缓推向辊道。薛国栋紧盯屏幕,指尖悬在微调按钮上,掌心沁出了薄汗。突然,加热一段温度曲线小幅上扬,他与雷文鹏几乎同时动作,雷文鹏俯身快速记录数据,而他精准按下降温按钮。没有一句交流,却像共用一套神经,瞬间将异常掐灭在萌芽状态。这份无需言语的同步,是无数次共同坚守打磨出的默契。

他们的默契值“百分百”

百秒竞速

“停!换辊!”凌晨三点,二号台急促的指令划破嘈杂。师傅瞬间按下停止过钢号,与此同时,徒弟张藤欣已抓起测量工具冲向备辊区。他们没有提前沟通,却像早已约定好一般,脚步中透着相同的急切。

“量辊径,差1毫米都不行。”师傅曾经的教导在耳边回响,她蹲在备辊区,按照“确认3遍”的要求,反复核对轧辊信息后,才将卡钳稳稳卡在辊径处,视线与刻度线精准对齐。钢尾通过精轧区域时,拆油管的老张弯腰俯身,关水阀的小赵脚步利落,张藤欣则守在机旁操作箱前,目光牢牢锁定王班长的手势,等待下一步指令。

新轧机被缓缓吊起,落在底座上。轧机移动的瞬间,她紧盯操作按钮,王班长手臂上扬,她便加快推动速度;他手指微屈,她便立即微调方向,轻按按键,轧机精准到位,出口与跑槽对准的刹那,王班长竖起大拇指。这次换辊,比上次快了将近2分钟,这短短的100多秒,是他们用动作代替语言、用信任填补间隙的默契。

他们的默契值“百分百”

千秒守序

“加热炉,连续、连续……”的指令传来,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看着钢坯在轧机中逐渐变细、成型,化作一根根泛着金属光泽的螺纹钢,车间里奔跑的身影缓缓放慢脚步,他们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安心,这是并肩闯过难关后,无需言说的慰藉。

凌晨三点十五分,生产一切正常,“剪切12米定尺”的指令传来。三号台精整操作台刘朵手指在操作盘上翻飞,按键敲击声清脆利落,钢材从冷剪机里出来时,切口平整得像用尺子量过一般,A区的9米钢捆、B区的12米钢捆整齐地堆在辊道旁。“3号台,A区打包机故障,打包速度减慢,多剪12米定尺。”紧急指令打破了节奏,她的手顿了一下,瞬间按下“定尺切换”键;4号台室外操作人员心领神会,立即将12米钢坯全部放至B区,只留少量9米钢坯在A区打包,保证生产不中断。几分钟后,“打包机恢复”的消息传来,生产线重回正轨,大家长舒一口气,又一次用默契化解了危机。

走出车间,秋雨依旧,却不再觉得寒凉。在这条轧钢线上,百分百的默契从不是口号,它藏在同步按下按钮的指尖里,藏在无需提醒的动作中,藏在相视一笑的安心间。他们用这份“满分”默契,将钢坯锻造成材,也在秋夜的雨幕里,书写着属于轧钢人的温暖篇章。(龙钢公司 高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