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钢花飞溅,龙钢公司炼钢工序的一场安全专项实践,正悄然重塑着对“安全与效率”的认知。这里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割裂,更无粗暴生硬的“一刀切”,而是在看似矛盾的对立关系中,探寻着二者共生共荣的最佳平衡点,在一次次实操历练中,践行着一套独属于生产一线的安全“辩证法”。

慢,是为了更快更安全
“吊废钢斗三停三起。”这组在外行人眼中略显“拖沓”的操作,在这里却是雷打不动的安全铁律。
天车工端坐操作室,巨大的吊钩稳稳抓起满载废钢的料斗。每一次起吊,他都会刻意停顿数秒,目光反复核查钢丝绳的受力纹路、吊钩的闭合状态。“别看这几秒慢,实则是在为后续生产抢时间。”安全员高杨龙一语道破关键,“真要是因为节省这几秒出了坠物事故,光清理现场、检修设备、排查隐患,就得耽误十几个小时,那才是真的慢。”
转炉平台上,“以慢求快”的安全哲学同样落地生根。摇炉工每次操作前,总会多花时间确认氧枪的位置及冷却水流量。“这几秒省不得,一旦氧枪错位、冷却水不足,影响钢水质量,后续处理起来可不是几小时能搞定的。”
该工序的统计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佐证,每次标准化作业多投入的几秒钟,换来了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非常规作业事故率为零的成绩。慢与快的辩证智慧,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防,胜过一切救与罚
“隐患就是潜在的事故,早一秒排查,就少一分风险。”在这里,预防从不是挂在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融入班前检查、岗中操作、班后复盘的每一个细节里。
中包工杨洋在巡检时,发现中包区域护栏有轻微变形。虽不在自己的直接职责范围内,他却第一时间拍照上报,主动牵头协调维修人员现场修复。“安全哪分你的我的?等真出了事再补救,花再多钱、受再多罚都晚了,预防才是最管用的‘安全阀’。”
为筑牢安全预防防线,该工序创新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拧成一股绳。员工掏出手机,点开专属APP,就能随时上传发现的设备隐患、环境风险,系统会自动生成整改工单,实时追踪责任人员、整改进度,形成“发现-上报-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如今,员工自主发现隐患的整改率已实现100%。当前,预防理念已延伸至非常规作业的“神经末梢”,“防”字先行,早已成为全员的行动自觉。

繁,是为了更简单更高效
从转炉炼钢的加料顺序,到连铸机的拉速调整,再到设备巡检的路线规划,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规范。初看之下略显烦琐,细究才知其中藏着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大智慧。
结晶器前,几名操作工正齐声喊出口令,双手同步指向操作按钮——这是该工序推行的“手指口述”操作法。“刚开始觉得又喊又指太麻烦,总想着‘心里有数就行’,后来才明白,这套流程是在帮我们集中注意力。”连铸班长王武兵笑着说道。
针对非常规作业,该工序制定了全流程标准化手册。作业前必须完成风险辨识表填写、安全措施交底签字、作业许可证审批,作业中要严格按照“先检测、后操作,先监护、后施工”的顺序推进,作业后对照清单逐项核查现场清理、设备复位情况。
安全不是与生产对立的“负担”,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伙伴”,不是阻碍发展的“保守”,而是支撑企业行稳致远的“智慧”。安全“辩证法”的故事仍在继续,守住安全底线,就是守住钢铁事业的生命线,更是守护每一位劳动者的幸福线。(龙钢公司 李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