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创新研究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高附加值品种钢和先进材料研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优势
用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产销研一体化高效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强化协同创新;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式的创新生态。上半年,先后获得陕西省2023年度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产品销售奖励、享受增值税加计扣除抵减等政策奖补。
持续强化科研人才支撑
营造创新文化,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政校企”三向奔赴、三方聚力、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生态格局,在新品研发、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今年以来,一位博士荣获省级“引进人才资助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一名专业人才荣登“三秦英才引进计划”榜单。
用好科技创新“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要聚焦转型升级的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进行深度研发,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相关预研,快速验证可行性,降低研发风险。当前,公司2件专利获得授权,4项新产品列入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9个项目获得汉台区“五小”创新成果。
加速成果转化与产品化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务实合作,缩短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周期,在高强钢筋、优先特棒、中厚板、钛及钛合金板和先进材料等高附加值品种钢领域深耕,面向市场,深耕现场,逐步打造科研经济优势。截至目前,公司成功研发650MPa高强钢筋,共开发12个规格,实现全品规覆盖;对照七档高市值产品动态表,与主业公司联合开发高附加值品种钢;深入研究钛/钛合金等先进材料,先后走访30余家钛材企业,钛板加工量突破150吨。
深度融入客户推进服务创新
先后深入客户10余次开展技术营销,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检测服务及降本增效/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专有技术标准等,形成独特的技术营销模式,增强客户黏性,将优质的客户服务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研究院 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