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不忘先辈苦 以奋斗告慰忠魂
发布日期:2025-07-30    作者:薛万辉    
0

我们爷爷那一代人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与敌人拼死战斗,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忍饥挨饿,但要确保子孙后代能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用冻僵的手紧握生锈的刺刀,在白山黑水间开辟血路;他们把最后一口炒面留给战友,自己则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冻成了冰雕。那些啃树皮的牙床、冻烂的脚掌,都成为民族脊梁中最坚硬的部分。尽管长江水冲走了硝烟,但冲不淡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印记。如今,他们的坟头已长满了草,但我们怎能忘记,是他们让中国人在列强环伺的丛林中站稳了脚跟。

到了父辈这一代,更是不易。三年困难时期,他们饿得啃树皮,林县人民在荒年里把榆树皮磨成粉,和着观音土烙成黑硬的饼,风餐露宿,吃着野菜窝头,却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他们在工地上搭建简陋的窝棚,夜晚挤在里面休息,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新一天的劳作。正是凭借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当改革的春雷揭开小岗村的契约,父辈们揣着借来的几十块钱闯南方,在深圳的基建工地上,他们光脚踩过滚烫的钢筋,用血汗盖起高楼大厦。当90年代“团结奋进”还留在红色砖墙上,父亲们却在厂门口接过“买断工龄”的纸条,曾经的八级钳工蹲在路边修自行车,昔日的纺织女工在夜市摆起袜子摊。他们把体面揉进生活的褶皱里,用布满老茧的手推开市场经济的大门,直到把“中国制造”的标签钉在世界工厂的门楣上。

当我们在写字楼里用笔记本电脑处理数据时,不要忘记父辈们在昏暗的台灯下打算盘的背影,那些被算盘珠子磨平的指尖,早已把“坚持”二字刻进中国发展的年轮里。是他们咬着牙,把中国拽进了21世纪,让中国人在高楼林立的竞争中直起了腰杆。

现如今,高楼刺破云霄,高铁掠过原野,超市货架堆满了他们从未见过的珍馐。我们捧着手机刷短视频时,或许不会察觉——这屏幕里闪烁的万家灯火,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太平年”。烈士陵园里,青铜雕像永远保持着冲锋的姿势,他们的目光越过车流不息的街道,落在五星红旗飘扬的校园。

现在轮到我们这一代人上场了,看看南海那些日夜巡逻的军舰,055驱逐舰劈开万顷碧波,舰上的年轻官兵在电子屏幕前紧盯雷达,海风将他们的制服吹得猎猎作响,却吹不散眼中的坚毅。那些被咸涩海水泡皱的手掌,正握着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用科技的力量捍卫祖国的海疆。当外舰试图越界,他们以雷霆之势驱离,舰艏激起的浪花,是新时代的宣言。

看看中印边境顶着石头往上冲的小战士,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年轻的战士们背着钢枪,在悬崖峭壁间巡逻,寒风吹得脸生疼,积雪没过膝盖,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当冲突来临,他们依然毫不畏惧,用胸膛抵住来犯之敌,用身躯筑起钢铁长城。那些顶着石头冲锋的身影,像极了当年修红旗渠的父辈,骨子里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们的日记里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简短的话语,道尽了这代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实验室里,科研青年们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日夜攻关,通红的双眼紧盯着实验数据,失败了就重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用知识和汗水改变农村面貌;抗疫战场上,“90后”“00后”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防护服下的年轻脸庞,写满责任与担当。我们这一代人,正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续写着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

年轻人啊,当你抱怨加班疲惫时,请记得:八十年前的凌晨,有人裹着单衣在战壕里数着枪子;当你嫌弃饭菜不合口味时,请记得:林县人民为了喝到水而全员上工,开凿“天河”。相比我们目前吃的这点苦算什么,目前我们国家的芯片还被人卡脖子,高端机床还得进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可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和平不是跪着求来的,是爷爷辈用热血换太平,父辈们用脊梁托希望。而我们,定当以青春赴使命,让这份精神永远传承,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确保这盛世如先辈们所愿,而我们的奋斗,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龙钢公司 薛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