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龙钢公司炼钢厂综合绩效连续6个月在公司排名第一。钢铁料消耗、熔剂消耗、合金消耗、电耗、氧气消耗等12项指标提升明显。在钢协公布的全国大型钢企中,钢铁料消耗位于全国第7名,蒸汽回收、工序能耗分别处于第16位与第10位,超额完成钢后四项硬仗任务,总创效6734万元。这是该单位在全面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中改革破局、创新聚能的生动实践和优异答卷。
今年以来,该单位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围绕年度十大硬仗,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改革创新求变,提升管理质效,深推算账经营、对标挖潜,党建深度融入中心工作,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攀升……每一步都斗志昂扬、步履铿锵。
求变篇:以变应变、稳中求进,适应钢铁发展新态势
在机构改革上加速推进。按照公司“三定”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扁平化管理,按照定编、定员、定岗要求,取消作业区建制,设立工段制,减少管理流程,进一步夯实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在2023年基础上优化岗位98个;积极推进外委退出机制进程,置换外协岗位140人;对原有岗位设置的长白班进行压缩,合并优化部分岗位,激发人员主动提高岗位技能的积极性。
在产品多元化上寻求突破。9月2日,历时32天,炼钢新区LF精炼炉升级改造项目提前7天完成任务并顺利投入生产。自8月份起,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该单位调动内、外部资源,克服技术、成本等难题,全员参战、精准施工,严把安全和质量关,在完成升级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节约费用53万元。此举是全面贯彻陕钢集团“一转三提升”战略,大力拓展产品种类和推进产品迭代升级的有力举措。
在数字化转型上赋能革新。该单位充分发挥自动化小组、攻关小组作用,先后完成5#连铸机自动戴卸大包油缸、5#转炉智能炼钢系统安装投入。今年4月份,自主研发的智慧炼钢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成功投运,实时采集23大类、153小项数据,为四级成本管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根本性变革创造了先决条件,为公司后续各系统(数据)互通、各工序(产线)互联、生产全面协同推进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工艺技术上持续创新。开展渣洗工艺和顶渣改质工艺,引进钢水多效净化剂和顶渣改质剂新产品,为板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开展合金优化工艺,使用高性价比物料代替硅铁,吨钢成本降低2元,实施预脱氧优化工艺,降低脱氧剂成本。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陕西省“三新三小”二等奖2项、陕西省质量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
管理篇:算账经营、对标找差,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该单位结合实际提出“管理要盯、经营要算、潜力要逼、能力要提、活力要赛”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算账经营、对标管理,融入“赛马”机制、岗位“一人一表”、金点子提报等,激活管理“一池春水”。
深推算账经营。深入推进算账经营,狠抓四级成本管理,以“炉清、班算、日分析、周总结”为基准,严格落实分厂管总成本、工段严控工序成本、班组落实定额消耗、个人把控“一人一表”,让算账思维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以“模拟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着力做好“四模型、三机制”,超前预算,精准核算。持续做实绩效考核,由下而上推行“一人一表”绩效管理,由上而下实行全方位、全覆盖“赛马”机制末位淘汰。
强化对标管理。做好与先进企业的常态化对标机制运行,制定内部31项小指标,对易损易耗件以定额管理交旧领新为控制手段进行落实和指导。经过持续对标和效果应用,电耗、氧气消耗、转炉煤气消耗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尤其是电耗在全国同类型钢企中位居前列。今年以来,收集金点子963条、修旧利废1956项,创效820余万元;外委转内修项目91项,节约资金186余万元。(龙钢公司党委通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