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柔性生产模式推行以来,汉钢公司轧钢厂棒线作业区聚焦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通过生产全过程的精益管控,将棒材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其中,并灵活调整内部人力资源,为产品质量提升奠定扎实根基。
盘做法 锻造精品不改初心
为促进内部关键岗位人员能力水平再提升,今年伊始,汉钢公司轧钢厂棒线作业区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轧线关键点工艺制度,并大力推进岗位操作标准化,通过强化对产线加热工艺、料型尺寸、轧制温度、成品质量等核心的检查,形成抽查、考核、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为提质增效带来制度依据。
此外,今年8月份,针对生产锚杆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作业区集中骨干力量及时进行攻关工作,通过对冷床输入辊道、制动板、齿条等进行优化改造,使其表面质量达到要求标准。并且,该作业区还对收集区域三段链链条调整,下料臂处增加延长滑筋,进一步延长钢材运行位置,减少了成品料落入收集槽,促成锚杆钢缠交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产品外观质量未出现任何瑕疵,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盘变化 求变思维助推改革
今年以来,面对制约产量和质量提升的问题,汉钢公司轧钢厂棒线作业区依托公司对标学习平台和相关政策,积极外出对标先进求取“真经”。通过对1#棒线引进“黑体”材料技术,实现了强化辐射传热节能,提升了炉内辐射传热效率,不仅节约燃气消耗3%以上,也有利于延长炉体寿命、提升产量、节能减排等多项工作,切实推动改革工作实现“硬着陆”。同时,该作业区在1#棒线增设打包机,实施轧线“头接尾”轧制改造和粗中轧料型优化等改造项目,推动轧线生产更为顺畅,带来各规格产品2%—11.4%不等提速的优异成绩,将棒线提产、提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盘改造 技术引领赋能提质
当前,随着轧钢工艺日新月异的变化,该单位及时探索新技术如何与自身生产实际相融合。为提升产线故障处理效率,汉钢公司轧钢厂棒线作业区经过系统论证,在1#棒线主控台增加电流监控声光报警装置,实际运用中该装置可快速有效指导职工及时发现轧线故障,消除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也杜绝了钢材交叉缠绕的现象。加快推出系列新的改造项目,通过在产线使用高硼钢、高温耐磨轧辊和实施测径仪技术改造等工作,大幅度提升了棒材圆钢精度和表面质量。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工作,先后投入使用了1#、2#棒线焊接标牌机器人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安全化的管理,全面减少人员作业风险,对提升产品打包质量更具有突破的意义。(汉钢公司 王庆伟 董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