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匠心跨界、多维锻造 书写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张媛媛    
0

这里没有三尺讲台,却有一批特殊的“教师”;这里没有朗朗诵读声,但有着火龙腾飞的嘶吼……走进汉钢公司轧钢厂轧机装配作业区机床为讲台、零件为教材,在火花飞溅中师傅倾囊相授、徒弟沉心研学,一段段承载着友情和师生情的佳话,书写出新时代汉钢人的匠心故事。

磨工革命,米世界跨界融合”的突破

匠心跨界、多维锻造  书写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作为机加工,我们不仅要掌握各类磨床操作,更要精通辊环车床编程、测量技术和工艺设计等硬功夫”轧钢厂机加工磨床区域雷兴正带着徒弟肖勉勉进行一场精度革命”。

为将徒弟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雷兴倾其所有,基于自身对机加磨削和数控辊环车床的掌握,他独创三维进阶训练法”,以提升徒弟解决产线难题的能力。

去年在加工预精轧辊环时,面对线材易变形、精度要求高的挑战,雷兴打破传统工艺局限,带领着徒弟肖勉勉直面难题,创新提出粗车—时效处理—半精磨—精车—终磨的五步加工法,通过车磨工艺的完美衔接,使产品平面度达到0.05mm,远超工艺要求。更令人振奋的是,此过程中,在雷兴的精心指导下,肖勉勉自主开发出一套磨削参数智能选择系统,将不同材质工件的加工参数标准化,使新人培训周期缩短60%。

“师傅不仅教我技艺,更教会我打破工种界限的勇气。现在遇到加工难题,我会主动思考如何整合不同工种的优势来创新解决方案。如今,肖勉勉已成长为能同时操作3种设备、独立编制工艺文件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对师傅雷兴感激溢于言表。

线切割智慧融合,单一操作数字智造”的蜕变

匠心跨界、多维锻造  书写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在线切割加工区,线切割工陈瑶正带领徒弟进行一场数字化革命。这位荣获第七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示”优秀奖获得者深知,现代工匠必须既懂操作又会编程,既能维修还可创新。为每个徒弟制定智慧工匠成长地图”,要求必须掌握三维建模、数控编程、设备维护三项核心技能。

在加工轧线改造项目核心部件时,传统线切割工艺无法满足特殊材料的加工要求。陈瑶经过多方思考和参阅,首创多参数自适应切割工艺,通过实时调节电压、丝速和冷却参数,解决了高温合金切割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徒弟金容丽运用跨岗所学,将月牙铣工中的夹具设计理念引入线切割,开发出万能组合夹具系统,使设备准备时间减少70%。

“真正的匠人要学会用数字思维解决工艺难题陈瑶说,现在我的徒弟们都能独立完成从图纸分析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工作,这是传统师徒模式难以实现的突破。”

车工复合创新,单一车削完整解决方案”的跨越

匠心跨界、多维锻造  书写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在车工区,车工“武状元”陈起正在实践一场工艺革命。他推行的1+X培养模式要求徒弟在精通车工基础上,必须掌握至少两个辅助工种,并具备工艺创新、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综合能力。陈起常说:新时代车工不能只会车螺丝,要成为完整加工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在加工高线轧机拉杆时,传统工艺需要经过车削、磨削、热处理等7道工序,精度难以保证。陈起带领徒弟经过三的攻关,首创车磨复合一次成型工艺,通过改进刀具角度、优化切削参数、创新装夹方式,实现了一次装夹完成全部加工,使产品精度提高2个等级,生产效率提升3倍。

更令人惊喜的是,赵小波在师傅指导下,开发出智能工艺决策系统,将师傅的经验数据化、标准化。系统可根据工件材料、形状、精度要求,自动生成最优加工方案,使高端零件的试制周期缩短80%。如今,陈起带的3个徒弟都已成长为能独立承担零部件全流程加工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师傅教会我的不仅是车床操作,赵小波说,更是如何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工艺问题。现在我能从材料特性、设备能力、工艺路线等多个维度思考加工方案,这种能力比单一技能更重要。”

这些机加工师徒用实践诠释了一专多能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传承技艺,更创新方法;不仅突破技能边界,更重塑工匠精神。让我们向这些推动汉钢公司转型升级的匠心引路人致敬!正是他们的无私传授和开拓创新,让新时代产业工人在转型发展中破茧成蝶,为企业智造注入不竭动力。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