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师徒相授 满腔赤诚铸钢魂
发布日期:2025-08-25    作者:高蒙    
0

在钢铁的世界里,高标准是底色,技艺传承是命脉。在龙钢公司轧钢厂,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扎根在轧机轰鸣的生产一线用担当诠释责任,匠心与传承延续钢铁力量

师徒相授 满腔赤诚铸钢魂

炉火淬技,初窥火性悟真章

马艺凡是高线工段的一名加热炉工2021年入职后便投身一线初到岗位,他被炉膛里翻腾的橘红色火焰唬住。钢坯在炉内的氧化烧损率要控制在0.5%以内,温度偏差不能超过±10℃,这些精准到苛刻的指标,全凭加热炉工“火眼金睛”和手中调控杆的细腻拿捏。

“你看加一段炉温,火焰飘动还带着蓝边,说明空燃比没调好,煤气开度过大。”师傅肖松洋的声音随着风机轰鸣声传来,他的手稳稳转动着煤气阀门,“钢坯加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制度,做到看火工的‘三勤’操作,这调火方法得好好总结。”马艺凡盯着师傅的细微动作,默默记住了师傅的话。这调火的门道,不单是阀门转多少度,更是眼里得有火的颜色,手里得有钢的脾气。

“精准操作要成为本能!”这是肖松洋常对马艺凡说的一句话。为了让徒弟真正掌握技能,工作之余,师徒二人总会凑在一起,反复复盘遇到的疑难杂症,把枯燥的加热炉工艺理论融入具体实践中。有一次夜班,轧制φ8规格盘螺时,加热时温度过高,导致钢坯两头弯曲,出炉不顺畅频繁卡钢,马艺凡一时慌了神,肖松洋一边冷静操作调整,一边在旁讲解判断依据:“你看这钢坯弯曲,说明钢坯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降温,就像炒菜火候过大不及时翻炒会糊,得慢慢匀着劲。”师傅的沉稳引导下,马艺凡逐渐学会了在突发情况下保持镇定,精准应对。

师徒相授 满腔赤诚铸钢魂

以心驭火,卷册藏珍传妙法

在加热炉岗位干了15年的肖松洋,有本磨得卷边的《加热炉操作规程》,里面夹着他手绘的21种异常处理流程图。他常说:“处理炉压波动要比处理自家孩子发烧还快。”这不仅是一句调侃,更是他对岗位责任的深刻理解。有一次,公司煤气管网波动,煤气压力突然下降,快切阀连锁失效,炉膛压力瞬间失衡,火焰往炉门外窜。肖松洋一把推开正要冲上去的马艺凡,自己迅速冲到控制阀组前,先关闭煤气调节阀,再逐段调节分支烧嘴手阀,同时报出参数让马艺凡记录:“现在煤气压力3kPa,助燃风保持6kPa,注意查看排烟温度。”三分钟后,炉膛压力恢复正常,马艺凡盯着刚记录完的参数,再看着肖松洋指尖在阀门上起落的弧度,才明白那些手绘流程图已成了他的本能,每个处置动作都像用卡尺量过一样,这技术,早已把“规程”练成了“绝活”。

为确保马艺凡吃透“看火”精髓,肖松洋把自己总结的“三看三调”诀窍倾囊相授:看钢坯颜色调温度、看火焰形态调配比、看排烟温度调炉压。两人在操作室挂了块小黑板,每次遇到特殊钢种加热,就把关键参数记在上面,下班后复盘。如今,马艺凡也能独当一面了,他创新的“阶梯式升温法”,让特种钢加热时间缩短了3分钟,吨钢煤气消耗下降0.5m³。

师徒相授 满腔赤诚铸钢魂

星火燎原,数代同燃“赤子焰”

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传承,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上半年,他们所在岗位实现了设备安全作业率100%、事故为零的亮眼成绩,加热炉关键质量指标100%受控,通过狠抓炉温热装率提升等核心要素,煤气消耗稳步下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师徒二人的并肩作战,是肖松洋的倾囊相授,更是马艺凡刻苦钻研的回报。

如今,肖松洋马艺凡师徒二人默契无间马艺凡带的徒弟也开始在炉台轮岗,他们的笔记本封面印着师徒三人的合照,背景里,加热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炉膛的火焰不停地闪烁着,就像一代代轧钢人的传承。他们相互传递的不仅是操作技能,更是一代代钢铁人沉淀下来的精神勇破难题的决心、对待工艺的极致严谨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担当。(龙钢公司 高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