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钢公司炼铁厂有这样一位80后维修电工。他手掌布满老茧,那是常年拧动螺丝、剥剪电线留下的痕迹;工具包里那本卷边手册,边角还沾着油星子。他就是孙云奇,在第十一届“陕钢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荣获仪器仪表工“技术标兵”荣誉称号,用汗水与执着诠释着新时代钢铁工人的匠心。
从“发怵”到“领航” 用钻劲蹚出成长路
2010年进厂时,面对轰鸣的电机、复杂的控制柜和密密麻麻的线路,孙云奇坦言自己曾看着发怵。STARTER软件是西门子传动装置的专用调试工具。起初,他连界面都看不懂,便抱着说明书逐字啃,对着设备反复练,常常在控制柜前一蹲就是四五个小时。如今,他的工具包里除了螺丝刀、剥线钳,还常年躺着一本写满批注的《PLC技术从入门到精通》。他撰写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分析》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这些论文成为大家借鉴学习的资料。
2022年8月,在喷煤无人行车改造项目攻关的关键期,为校准毫米级的定位偏差,他和工友们连续一周钻在20米高的操作室,反复调整参数,常常调试电气设备到凌晨,保证了项目提前投产,助力了自动化升级改造成功。2024年10月,在降本增效活动中,他凭借优化电气设备维护方案、降低备件消耗等举措,被评为“金点子降本明星”。他提出的改善项目,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百万元。
十五年来,从“看不懂”到“熟练用”,从“跟着干”到“领着干”,孙云奇用一股子钻劲,在电气自动化领域蹚出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以“三秒”应“万急” 用热忱服务暖人心
孙云奇有个外号叫“三秒”。不管是电脑蓝屏、办公软件崩溃,还是打印机卡纸,只要喊一声“云奇”,他总能及时出现并做到“手到病除”。工友急着报报表时,Excel公式突然出错,他听到喊声立马赶过去,蹲在电脑前手指翻飞,迅速找出公式嵌套错误,还顺手帮忙优化了数据录入模板。
“孙师傅,上料皮带机的仪表信号突然断了,数据传不回来!”青年电工卓大年焦急地说道,“别慌,我马上到……”他挂断电话,背起工具包,大步朝现场走去。白天的热浪还未散尽,但他的脚步却轻快得像带着风——十几年的经验告诉他,这种“小毛病”拖不得,早一分钟处理,就少一分风险。“试过强制通讯了吗?”孙云奇单膝点地,捏住通讯线轻轻一捻:“DP接头氧化了,刮干净就行。”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他的身旁总是围着年轻职工请教各种电气设备问题。就这样,他成了“电气人”心中最靠谱的“应急队员”。
把“遗憾”变成“路标” 在赛场内外逐光前行
“这次比赛还是有点遗憾,手动控制切换到自动控制时,没有修改变量参数,导致自动程序没能正常运行。”回忆起第十一届“陕钢杯”,孙云奇脸上带着些许懊恼,但更多的是对技术的敬畏。比赛中,他在前期电路设计、编写号码管、压线、接线、压力测试等环节都完成得十分出色,也就是这一点小失误,给他留下了遗憾。
“丹峰的接线速度真快,我得好好向他学习。”提到对手,孙云奇眼中满是敬佩。这种不骄不馁的态度,正是他多年来不断进步的秘诀。比赛结束后,他在工作室的模拟操作台上复原比赛场景,反复测试手动转自动的变量切换逻辑,对照操作过程复盘,笔记本上画满参数对比表,将失误点记下来作为改进的“路标”。
对他而言,奖牌只是技术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真正的勋章既藏在每一次设备平稳运行的嗡鸣里,又藏在那个被修正了的“变量”里。那是他作为钢铁工人对技术创新之路最质朴的敬畏与追求。(龙钢公司 白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