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钢公司炼钢工序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立足生产实际深挖潜力,充分激发基层职工创新活力。通过推进一系列“小投入、大产出”的自主改造、工艺升级和设备修复项目,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向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创效、全员化参与转型。
精准改造:从“晃动浪费”到“定点降耗”
“晓栋,你设计的这个卡槽太实用了,不仅操作方便,每个月还能省不少保护渣!”炼钢车间中包工卞龙龙对着张晓栋竖起大拇指。这背后,是一场源于生产现场的“微创新”实践。
此前,中包结晶器添加保护渣时,常因设备晃动导致物料撒漏。岗位工卞龙龙发现这一问题后提出:“要是能让保护渣不撒出来,不就能直接节约费用了?”针对这一创效难点,技术骨干张晓栋深入现场反复勘测,创新设计出三角式固定卡槽,使加渣管喷头与结晶器实现同频振动。改造后,连三工段每月节约保护渣2~3吨,年节约费用10.7万元,同时提升了铸坯表面质量的稳定性。
高温克星:双油路润滑延长轴承寿命
“连铸区域温度高,油路系统总受影响,得想办法延长轴承寿命。”维修班长刘斌与工友杜豪杰在设备巡检时展开讨论。“要不试试双油路改造?用两条独立油路给轴承润滑,说不定能解决高温缺油的问题。”杜豪杰的提议得到大家认可。
维修团队迅速行动,针对难题,精准设计油气润滑双油路系统。通过对轴承不同部位分路供油,确保润滑剂均匀覆盖关键部件,有效避免因局部缺油造成的磨损。改造后,连三工段44个轴承座平均寿命延长2个月,年减少更换频次50次,综合节约备件及人工费用3.2万元,大幅降低了高温环境下的抢修风险。
变废为宝:活塞杆自主修复术
“修旧利废是降本增效的‘富矿’,要引导职工把故障设备‘点石成金’,让废旧物资‘换岗复用’。”在连铸维修班前会上,工段长彭方宝的话引起职工共鸣。
针对维修区单价超万元的液压剪活塞杆报废问题,老技师马根生主动攻关,提出“腐蚀补焊+凹坑修复”的自主修复方案,巧妙利用动力工段退下来的废旧布袋,为修复后的液压剪活塞杆制作保护套,让报废部件“重获新生”。经修复的活塞杆可继续使用3个月,单件修复创效6550元,年节约备件采购费用10.5万元。“这些项目看似微小,却彰显了一线员工的智慧。把日常抢修经验转化为创新方案,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才能让降本增效落地生根。”彭方宝说。
如今,在龙钢公司,从岗位工到技术骨干,从日常操作到设备改造,全员参与创新创效的氛围日益浓厚。一个个“金点子”不断转化为“实效益”,在“紧日子”里捡出“金豆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龙钢公司 郭晓香 彭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