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钢城的铁轨网络间,一辆辆载满铁水的机车如钢铁游龙穿梭不息,铁运班长李强就像这钢铁脉络的神经中枢,用精准调度与应急处置能力,守护着每一趟运输的安全与高效。
运输“加速师”:巧思妙想提效率?
为了让铁水运输更加高效,李强在钢轨交错的脉络里寻觅优化的灵感。他带着团队在轰鸣的机车旁蹲点,用秒表捕捉运输环节的每一处细节,在图纸上勾勒出数十版线路规划,让每一条运输路径都臻于完美。
“机车连挂环节如果我们能提前到位,至少能节省1分钟时间。”他通过动态调整铁水罐车的停靠区位,让机车完成任务后总能以最短路径衔接下一趟行程,仿佛为钢铁巨龙铺设了直达终点的捷径。实施后,机车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如挣脱束缚的骏马般驰骋得更加畅快。此外,他发现道岔转换的滞涩会牵绊运输节奏,便潜心研究机械构造,用细腻的调试让每一个部件都运转如飞,道岔转换时间大幅缩短,如精密钟表的齿轮般精准迅捷,赢得了同事们发自心底的赞叹。
改造“巧匠星”:小改小革藏智慧
在日常工作的细微处,李强总能绽放出创新的火花。见同事们搬运检修工具时汗流浃背,他便用废弃钢材与轮子,锻造出一辆灵动的单轨车。这辆铁制 “轻舟” 在钢轨上滑行自如,承载着重物却轻盈如羽,让曾经费力的搬运化作轻松的推送,汗水浸湿的工装渐渐被从容的笑意取代。
同时,他发现砼枕与钢轨间的橡胶垫消耗较大,他又化身为变废为宝的魔术师,将废旧皮带裁剪成合适的尺寸,铺在接触之处。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皮带,竟展现出不输新橡胶垫的耐磨性,如忠诚的卫士般守护着钢轨,每年为作业区省下不少开支,那些看似平凡的改造,实则是他用匠心编织的实用诗篇。
学习“追光者”:不断学习砺锋芒
当电气化的浪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在轨道间闪烁着科技光芒时,电气故障处理成了横亘在李强面前的陡峭山峰。为了使铁水运输更加顺畅,他毅然踏上电工知识的探索之旅。
白日里,他是钢轨间忙碌的身影,调度机车、巡检设备,脚步在炽热的钢城大地上丈量责任;夜幕降临,书桌前的灯光便成了他的星辰,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图分析等书籍被翻得边角起皱,字里行间填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感悟,仿佛在书页间编织出知识的经纬。遇到如迷雾般难解的知识点,他便化身执着的探路者,在网络课堂里寻觅答案,让教学视频在屏幕上反复流转,直到晦涩的原理如破晓晨光般清晰。模拟试卷上的红叉标记,是他攻克难关的路标,笔记本累积起的厚度,见证着无数个深夜的钻研。凭借这份滴水穿石的韧劲,他最终手握电工证,让曾经的技术壁垒化作如今的能力勋章。
班组“引航灯”:传帮带教育新苗?
作为班组的 “领头雁”,李强深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的道理,总在思考如何让团队的光芒照亮整条运输线。他历时半年整理的《铁运应急处置案例》,如同精心打磨的航海图,将机车熄火、道岔卡阻等数十种故障的排查之道汇编其中,每个案例都清晰记录着故障现象的 “表象”、原因分析的 “肌理” 与解决步骤的 “脉络”,成为新员工入职路上的 “通关秘籍”。
面对年轻员工短时间无法上手的现象,他把枯燥的操作手册转化为生动的实战推演。讲台上,他手持教具演示机车能耗监控系统的操作,将复杂流程拆解成具体步骤;操作台旁,他带着新人逐行解读设备参数,用 “故障树分析法” 梳理排查逻辑。这种倾囊相授的热忱,让技术的火种在班组里生生不息,凝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在十里钢城这片炽热的土地上,李强用坚守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他的故事,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着钢铁运输线上的每一段征程,也激励着更多钢城人以匠心筑梦,用实干前行。(汉钢公司 魏林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