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热浪如潮。在汉钢公司研发销售中心,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或穿梭于市场一线,顶着高温深入客户进行调研;或坚守在保供阵地,在货车往来的热浪中筑牢保供根基;亦或在产品研发前沿,紧盯生产细节和工艺参数。他们以不同的岗位为支点,把“热力值”拉满,在酷暑“烤”验中书写着热忱与担当。
用脚步与热忱丈量市场“深度”
热浪席卷的重庆街头,连空气都弥漫着灼人气息。在高温炙烤下,汉钢公司中厚板重庆区域销售人员正顶着近40℃的高温穿梭在客户的生产厂区。
“越是高温天,越要把客户的需求摸清楚。”中厚板重庆区域负责人刘伟带领团队成员正在终端用户加工厂了解产品使用情况,他边说边顺势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笔记本上记着客户反馈的钢板使用细节。
今年以来,汉钢公司深化中厚板“研产销”一体化模式,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精准捕捉客户需求,持续抢抓中厚板品种板需求订单。作为中厚板重庆区域负责人,刘伟带领团队每天至少要走访2到3家客户,从车间的轧制现场到仓库的存储环境,逐一查看产品使用情况,哪怕是钢板表面的一丝划痕、焊接时的细微反馈,都要详细记录、反复沟通。
“客户车间温度比室外还高,但只要了解到客户需求,这点热不算啥。”说话间,刘伟蹲下和客户的技术人员讨论着工艺参数,用手机记录下标识牌信息,全然不顾他那早已被汗水浸透的白衬衫。
刘伟说,高温下的每一次走访,都是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作为销售人员,他们愿意用热忱化解着酷暑的考验,让汉钢中厚板在市场的“熔炉”里,淬炼出更坚实的口碑。也正是这样的努力,重庆中厚板区域在7月份突破S45C优碳板订单量历史最高。
凭精准与坚守淬炼产品“纯度”
炽热的热浪在中厚板产线翻涌,研发销售中心中厚板研发组长杨渭绒正专注地用测温仪测量 CCS—AH36钢板在冷床上的温度,她个头不高,在高大的钢板和设备间穿梭时,身影显得格外灵活,动作透着一股利落劲儿。
入夏后,轧钢生产现场如同巨大的蒸笼,钢板散发的热量与室外的高温叠加,无比闷热。但对杨渭绒而言,作为技术研发人员,每一次深入一线都关乎产品质量。
“CCS—AH36钢板作为高性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返红温度控制精准与否,直接影响钢材性能。”杨渭绒一边说着,一边俯下身调整测温仪的角度。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只是抬手用袖子随意一抹,目光始终锁定在测温仪的显示屏上,“这个数据得记准,和工艺参数比对时不能有半点偏差。”只见她分别在钢板的头中尾部各测了3次后,才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对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近期冷床温度数据,像一本精准的“产品成长日记”。
在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杨渭绒知道,产品研发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每一个工艺细节磨成“标准线”,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立得住、站得稳。今年以来,她和研发同事们新开发中厚板牌号30个,开发新品规137个。
以责任与细致筑牢供应“厚度”
“师傅,不要着急,咱们一步步来,预约程序弄好了,后面卸货才省心!”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着,地面被烘烤得发烫。研发销售中心焦炭采购员高伟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他盯着司机师傅的手机屏幕,对车辆的行车轨迹、出厂磅单、环保清单进行核对后,又转身细致地比画着预约进厂操作步骤。
“高温天气,司机师傅确实辛苦,但焦炭是高炉的‘口粮’,生产保供一点都含糊不得。”身旁红色货车的铁皮被晒得发烫,篷布下的焦炭散发出灼热气浪,高伟协助司机师傅完成预约后,擦了擦眼镜上的雾气说“走,我陪你一起去料场,到了那儿再配合质检人员检验质量。”
到了料场,高伟协助司机解开篷布绳结,蒸腾的热气混着焦炭的颗粒感扑面而来。他随即捡起几块焦炭,仔细查看外观质量及水分含量,工作服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他说,为了保供生产,采购人员每天要对原燃料的到货、卸车以及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能按时满足生产需求。
看着焦炭顺利卸车,高伟又叮嘱司机师傅:“卸完货去休息室喝点水,高温天气要多喝水。”阳光依旧毒辣,高伟转身走向下一辆等待卸焦炭车辆,在这条连接起供应与生产的保供线上,他和采购的同事们用责任筑牢了保供防线。(杨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