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扎根钢铁一线,20余项专利技术,10名高徒传承技艺薪火——这组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5年渭南市“学习身边榜样”荣誉称号获得者冯建斌的奋斗轨迹。
作为中共党员,他把对党的忠诚熔铸进陕西钢铁洪流,从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电气自动化领域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省级产业工匠、“三秦工匠”等荣誉加身,背后是“匠心大于天”的坚守,更是钢铁人“争气争先”的精神写照。
守初心:一线淬炼真本领
1993年,冯建斌背着行囊走进龙钢,带着“不给农村人丢脸”的初心开启钢铁人生。初为维修电工的他,白天扎进车间跟着老师傅学维修,每颗螺丝的松紧、每条线路的走向都记在心头;夜晚挑灯夜读啃专业书籍,为技能提升打基础。此后数十年,龙钢炼钢厂的每一次基建改造、技术升级都有他的身影,从转炉、连铸、天车、除尘设备自动化改造,到炼铁1#、2#高炉电气安装调试,再到支援汉钢炼钢项目,他全程参与图纸绘制、程序修改、设备调试,将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的技术成果始终与企业效益挂钩,推行《炼钢厂生产过程“炉炉清”信息管理系统》年创效超4000万元;攻关《转炉除尘风机节能程序》,年节省费用2000余万元;改造精炼炉安全联锁报警系统,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延长设备寿命,年节约28万元;主持的铁钢一体化系统、钢包红外检测系统等项目,让龙钢新区钢铁料消耗达国内先进水平,直接创效6372万元。
钻匠心:自动化领域“领跑者”
“不能等设备来了再学习,要主动吃透先进技术。”面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迭代,冯建斌始终保持“本领恐慌”。2014年,凭借精湛技术与突出业绩,“冯建斌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他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平台。
面对转炉新区“全面实现负能炼钢”的攻坚目标,冯建斌主动扛起重担,带领党员干部与技术骨干扎根生产一线。逐环节拆解工艺流程,翻遍数百份技术资料,对参数调试、设备协同等关键节点反复推敲验证。历经一个多月的日夜钻研与实战打磨,成功突破技术瓶颈,一举实现“负能炼钢”。
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聚焦“互联网+生产制造”,以“虚拟项目”模式推动创新,牵头开发的转炉“黑匣子”数据记录系统,在炼钢厂多设备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基于机器视觉和AI智能控制的钢坯自动出坯系统,在炼钢厂4#连铸机上线,改变传统人工推钢方式,降低劳动强度、优化人力配置,年可节约300余万元。
传匠魂:让“匠心”薪火相传
“有好平台才能育硬人才,有硬人才企业才能走得远。”冯建斌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工作室为依托,构建“因材施教、实战为王”的培养体系。根据成员技术基础、岗位特点定制培训方案,创新“实训+实践”“课堂培训+师带徒”模式,通过对标学习、学术研讨、技术攻关等方式,让学员“干中学、学中干”。
在他的教导下,工作室成为“技能人才孵化器”,累计研发国家专利10项,完成创新创效项目398项,创效1350余万元,10名徒弟成长为电气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骨干。同时,带动龙钢党员干部掀起“学思践悟、比学赶超”的热潮,让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成为企业新风尚。
32载风雨兼程,冯建斌用抓铁留痕的狠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精益求精的钻劲,在一线书写初心,以甘于奉献、创新求变的党员本色,在自动化领域扛旗。他是照亮技术攻关的星光,是指引人才成长的灯塔,更以匠心守初心、实干绘人生,为企业发展与陕西钢铁工业进步释放光热。(龙钢公司 张婷 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