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烈日炙烤着三秦大地。在汉钢公司烧结厂,一群无畏的“钢铁战士”正与高温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他们或穿梭于炙热的料场,或坚守在沸腾的烧结机旁,或奔波于热浪翻滚的巡检路上,用实干“汗”卫生产线。
料场“守粮人”,严守原料检验关卡
上午9点,室外气温已逼近38℃,料场内更是闷热难耐。热浪裹挟着粉尘扑面而来,收料工刘勇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他手持检测仪,弯腰俯身,仔细核对着刚进厂的白云石粉水分和粒度,额头的汗珠不断滴落在料堆上,瞬间蒸发无踪。
“每车物料都要严格把关,差1%的水分都可能影响烧结矿质量。”刘勇抹了把汗,声音沙哑却坚定。他穿梭于堆积如山的原料之间,时而用铁锹取样,时而记录数据,动作娴熟而精准。不同矿粉的堆放位置要严格区分,稍有混杂就会影响后续配料精度,因此,需要与铲车司机密切配合,他站在料堆旁,一边观察铲车的行进路线,一边用手势指挥:“往左两米,对,就这!”在铲车巨大的轰鸣声中,他不得不提高嗓门反复确认。
为精准控制堆料高度,刘勇还自制了简易标尺,每隔两小时就要测量一次料堆坡度。“料堆太陡容易塌方,太平又浪费场地。”说着,他拿起标尺走向料堆,热浪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
炉台“焙烧师”,直面50℃烈焰“烤”验
烧结机台车布料间是最“烤验”人的地方。下午2点,地表温度突破50℃,台车上的烧结矿泛着暗红色的光,热浪扭曲了空气。看火工李勇与徒弟常世伟全副武装——厚实的阻燃鞋、防护口罩、隔热手套,在炉台间调整生产过程。
“点火温度要控制在标准值±50℃,布料厚度误差不能超过50毫米。”李勇紧盯着台车上火焰的色泽和走势,不时调整煤气阀门,他不仅要监控布料小车的速度、风门开度,还要根据混合料水分变化实时调整参数。“夏天物料水分波动大,必须更频繁地取样检测。”李勇一边给徒弟强调,一边抓起一把混合料,用手捻捻,判断出水分含量,随即通过对讲机通知混料岗位调整。
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在布料间地面,“刺啦”一声化作白烟,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每一小时记录一次参数:“烧结矿的强度、碱度全看火候,一定要时刻关注指标情况,协调好生产节奏。”
安全“护航者”,铁腕排除隐患危机
“混5#皮带减速机温度异常,马上联系处理!”查出隐患,混料工胡刚立即告知班长,并拿出测温仪处理,他的后背结了一层盐霜,却仍坚持爬上一处狭窄的检修平台,检查电机运行状态。
高温天是安全隐患的“高发期”。从配电室到除尘器,从皮带机头到机尾,胡刚每班来回徒步巡检近5公里,一次,他发现皮带机尾处一块挡板螺栓松动,立即组织加固。“螺丝松一颗,可能引发大事故。”他边说边掏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水灌了一口,“安全无小事,就得‘热’中找茬,汗流浃背也得盯紧。”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隐患整改内容,每一页都沾着汗渍。
面对持续高温,汉钢公司同步启动“送清凉”行动:供应酸梅汤、清甜西瓜,为岗位配备移动式冷风扇,调整露天作业时段……但比清凉更动人的,是工人们的坚守。(汉钢公司 宁蕾 蒋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