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那顶黄色安全帽下的温度
发布日期:2025-07-15    作者:景咪    
0

“注意安全!”

在汉钢公司炼钢厂炉前操作平台,这声带着笑意的呼唤穿透机械轰鸣声,让攥着拍摄脚本局促的我抬起头。戴着黄色安全帽的身影逆光走来,深蓝色工装胸口的党徽微微发亮,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温暖的弧度。这是我和梁君元的初,彼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个带着陌生人特有的礼貌与热络的招呼,会成为我融入各作业区的第一把钥匙,意外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刚加炼钢厂“新人”,面对复杂而陌生的生产现场,社交恐惧几乎让我想要退缩。梁君元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局促,带着我走向炉前安全地带时,他的步伐刻意放慢,语调也格外温和:“咱们先熟悉环境,别紧张。”

转炉作业区热浪翻涌,1600℃的炉温隔着老远就灼得人皮肤发烫他却站得从容而目光坚定。他像打开了“话匣子”指着地上的黄色警示线认真讲解:“开炉前必须站在这个区域,配料时更要注意安全距离。”他说起废钢中密闭容器可能引发的隐患,语气里带着老员工特有的审慎:“安全规程不是纸上的字,是工友们用经验换来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他拆解成易懂的“安全指南”那些在我看来枯燥的安全条款,在他的讲述里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黄色的安全帽光下格外醒目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三违”禁区,正是靠这样日复一日的严谨才得以筑牢。

那顶黄色安全帽下的温度

党员徽章在胸前,责任就要扛在肩上。”后来才知道,这个总把“安全无小事”挂在嘴边的人,党龄已有4年。拍摄间隙,我注意到他总习惯性地扫视周围,检查地上有没有油渍,确认警示标识是否清晰,提醒路过的同事扣好领口的纽扣。他会自然地整理安全帽的系带,检查反光条是否完好,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是千日如一日的职业习惯。

镜头里的梁君元,工作时眼神专注得像台精密仪器,讲解安全知识时又变成了循循善诱的老师。最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工作时眼睛里发出的光那不是刻意营造的热情,而是浸在骨子里的热爱。结束拍摄时,他热情送我到安全通道,详细道明了前往原料作业区的路线,还特意出沿途的安全通道,转身离开时,他工装后背的汗渍在阳光下泛着盐白的痕迹,党徽却依然闪闪发亮。

回想起那个闷热的生产现场,记忆里最清晰的不是转炉的高温,而是那顶黄色安全帽下始终温暖的笑容。在梁君元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党员的坚守,也读懂了汉钢最美员工的温度——原来最动人的敬业,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过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责任。

我渐渐明白,梁君元的热情不是个例——在这个高温灼人的厂区里,每个深蓝身影都带着同样的温度。他们用专业守护安全,用热忱融化陌生,炼钢这个大“熔炉”里传递匠心与温情。(景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