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钢公司,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把课本里的冶金理论揉进滚烫的钢水,将青春的根系深扎在生产一线的泥土中,让“科技兴钢”的理念在厂房里长成郁郁葱葱的风景。他,就是陕煤集团2023-2024年度“优秀共青团员”、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工艺技术组副组长白文龙。
从课本到炉台:把学问做在钢花绽放处
1997年出生的白文龙,带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书卷气,于2020年9月走进龙钢公司炼钢厂。面对转炉车间里飞溅的钢花、轰鸣的机械,这个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深知:“炼钢不是纸上谈兵,真功夫要在炉台上炼出来。”
为摸清转炉生产节奏的规律,他曾顶着60℃的炉台高温,一炉一炉地跟踪观察。通红的钢水映得他脸颊发烫,汗水浸透工装又被高温烤干,析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一班岗下来,护目镜后的眼睛又疼又肿,他却顾不上休息,回到宿舍立刻整理笔记,把白天的操作细节与课本理论一一对照。那段时间,他的床头总堆着《转炉炼钢工艺》《钢铁冶金原理》等书籍,常常读到深夜。
凭着这股子韧劲,白文龙迅速从理论型人才成长为实操能手。他参与修订的工艺工序标准,让转炉冶炼环节有了精准的“标尺”;建立的成本管理台账,将氧气消耗、贵重合金等材料费用细化到小数点后两位,为公司省下了大笔开支。同事们说:“文龙的青春,是在炉台上一寸寸焐热的。”
从操作者到创新者:让钢水流动着科技基因
“新时代的炼钢工,不能只满足于‘炼得出’,更要追求‘炼得好、炼得省’。”作为炼钢厂工艺技术组副组长,白文龙始终盯着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
针对LF精炼炉精炼周期长的瓶颈,作为项目主创人,他带领团队成员聚焦工艺技术优化,锚定HRB500E冶炼环节开展专项攻关。为找到转炉碳、合金元素及温度的最优控制区间,他带领团队扎根炉前一线,反复试验验证,最终制定出精准方案,将精炼周期缩短约2分钟/炉,平均一次加热时间压缩10%,这看似微小的进步,每月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75万元。
在“少渣冶炼”工艺推广中,他参与的《转炉少渣冶炼工艺研究》《废钢料型配比模型研究》项目,实现了钢渣回收产品、自产污泥在转炉工序的“全产全消”,不仅减少了固废排放,还为公司创效600万元。截至目前,他已斩获4项国家与行业级科技荣誉、4项省级荣誉,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两本专业著作正式出版。
从团员到先锋:以青春之火点燃奋斗之光
“胸前的团徽,时刻提醒我要做先锋,当闯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白文龙把“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信念融入日常。在“青年大学习”中,他的学习积分始终排在支部前列;在主题团日活动中,他总能结合炼钢实际谈出深刻感悟,作为公司内训师,他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心得毫无保留地传给一线职工,带出了许多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今年6月份,他已成功被党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要让青春的火花,在党的事业熔炉里燃烧得更旺。”
“把青春扎进泥土,自然能收获成长的果实。”面对陕煤集团“优秀共青团员”这份荣誉,白文龙的目光依然投向熟悉的转炉车间。那里,钢水正奔涌着炽热的力量,正如他蓬勃生长的青春。(龙钢公司 牛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