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今年以来,龙钢公司轧钢工序以提升带钢质量为核心,从生产作业标准化、工序内检查、设备技术创新等维度,全面发力,不断提升带钢质量,铸就卓越品质。
密码一:标准化作业让每道工序都成为品质“教科书”
产品质量始于标准,无标准则无质量可言。该工序秉持“一规格一方案”准则,将标准化作业贯穿生产全流程,通过分析各规格成品尾部斜尖长度数据,制定相对应的飞剪切头切尾标准,将工艺参数、操作规范转化为可视化表单,为岗位操作人员提供明确指引,不断提升各岗位精细化管理水平。管理机制上,构建多层级责任体系,将质量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重点强化精整区域末端把控,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严守标准,推动生产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同时,强化工段与班组管理协同,通过动态纠偏与质量通报,让质量隐患无所遁形,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效能。
密码二:工序内检查织密质量“防护网”
产品质量把控重在过程。工序内检查作为质量管控的前沿哨所,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充分发挥“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优势,构建全员积极参与的自检机制。实时监测轧机辊缝值、轧制压力等数据,借助测宽测厚仪,对带钢厚度、宽度进行动态调整;严格对照工艺标准,对带钢尺寸开展逐批次抽样检查,确保每道工序产品质量均符合工艺要求。实践证明,这套自检机制不仅提升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更锤炼出一支精于质量把控的队伍。凭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开发镀锌带钢1.2mm及1.3mm超薄带钢等新品时,生产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轧制参数、调整工艺细节,严格把控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指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
密码三:设备改造锻造品质稳定“定海神针”
设备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龙钢公司严格遵循“六个周期、四个准备、三级点检”要求,完善设备管理“三清单”,形成“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管理闭环。通过建立关键设备技术档案与评估机制,实时更新维护保养记录,坚持开盖检查,确保设备运行全程可控。依托定修窗口,实施精准消缺,通过对加热炉温度窄区间控制、粗轧立辊孔型改造、三角区水质提升、打包机四辊定位等技术改造,确保带面质量、带钢尺寸精度、板型控制持续提升,以周期性、标准化管理持续补强生产薄弱环节,为设备稳定运行筑牢防线,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龙钢公司 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