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秋阳灼灼炉火映照,“老把式”匠心不渝
发布日期:2025-09-30    作者:司英帅    
0

秋阳透过厂房高窗,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汉钢公司设备检修中心炼铁维修作业区辅助维修班的刘庚师傅(以下简称刘师傅),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工服,穿梭在轰鸣的车间——这位年过五旬的老维修工,把三十年的时光刻进扳手与齿轮的缝隙,在微凉的秋意里,续写着对岗位的执着。

秋阳灼灼炉火映照,“老把式”匠心不渝

秋检里的“较真劲”

“小司,拿水平尺再测一遍,联轴器找正差一丝都不行!”清晨的炼铁厂80风机旁,刘师傅半蹲在检修平台上,紧盯风机主轴。近期,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带年轻同事排查设备隐患。

秋阳初升,风机外壳尚凉,刘师傅已额头见汗。他摘下手套用指腹蹭过轴承座,凭老茧感知细微异常:“轴承间隙超标准0.05毫米,秋凉降温快,久行会振动。”随即翻出铜垫片裁薄垫入,按对角线拧螺栓,每圈必看力矩扳手读数。

“差一点影响不大吧?”问。刘师傅拍他肩:“秋检是设备‘体检’,小毛病不治,冬天就成大故障。”建厂至今,他记了二十多本维修笔记,秋检页满是红笔提醒:“查管道保温防结露”“测风机叶轮平衡防变形”,皆是岁月磨出的经验。

秋阳灼灼炉火映照,“老把式”匠心不渝

抢修中的“老经验”

“喷煤车间输粉管道堵了!”午饭时对讲机急呼,刘师傅丢下饭盒就往现场赶——秋燥致煤粉结块,不及时处理会断高炉供煤。

现场年轻维修工正犯愁,刘师傅绕管敲击听声:“前段结拱,用空气炮吹,再从观察口清。”他指挥架炮,自己爬梯开观察口,秋阳直射下探手摸结块煤粉,袖口蹭得发黑。

“空气炮左上调15度,别对管壁!”他沙哑着喊。待空气炮轰鸣后传来“哗啦”一声,结块煤粉落下,管道恢复输粉。刘师傅爬下梯子,满脸满手煤粉,眼睛却亮:“秋干,下次配料加些雾化水,就不易堵了。”

秋阳灼灼炉火映照,“老把式”匠心不渝

秋光里的“传帮带”

下午的值班室里,刘师傅正在翻着那本卷边的维修笔记,给徒弟们讲维修设备的门道。“你看这页,去年十月修循环水泵,换了卡死的轴承就装机,没细查机封——”他指着笔记里的手绘水泵结构图,红笔勾着轴承、机封、联轴器,他指尖划过红圈的“机封”二字,旁侧小字写着“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先查机封、再测轴承、后校联轴器”。“机封是‘守门的’,轴承是‘转起来的根’,联轴器是‘传力的桥’,”刘师傅望着图纸,“现在修水泵,必拆开机封对光查密封面,用千分尺量轴承磨损,一步不省。”

秋日的风里,厂房的机声依旧轰鸣,刘师傅的身影在秋光里移动,扳手转动的“咔嗒”声、叮嘱年轻同事的话语声,和着秋风吹过管道的轻响,成了十里钢城最朴实的秋日序曲。他从未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将每一次维修都做细,将每一点经验都传授给年轻人。他用三十年的坚守,在秋阳下谱写了属于钢城维修人最动人的篇章。(汉钢公司 司英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