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果珍蔬次第尝,流年不肯为谁忙。”当秋日的风掠过田野,周至的猕猴桃丰收在最动人的时节,青褐相间的果子缀满藤蔓,凝聚了整个秋天的光与暖,达到了一年中最清甜的滋味,也裹藏着家乡父老乡亲沉甸甸的期盼。
周至的猕猴桃,是被山水喂出的好味道。这里背倚秦岭,山间的清泉自带矿物质的清甜,顺着田埂漫进果园,把养分悄悄渗进土层的根系里,白天充足的日照让果子积攒糖分,夜晚的低温又让风味慢慢沉淀。靠着天然的温差和养人的水土,果子不用催,自然熟得透,内蕴香甜,咬一口汁水满溢,那股香甜劲儿,是别处比不了的。
早年间,猕猴桃是乡亲们眼里的“万能药”。谁家孩子秋冬燥得咳嗽,老人就会剥个软透的猕猴桃,让孩子慢慢嚼着,用清甜的果肉滋润喉咙。农忙时大人累得没胃口,喝杯猕猴桃汁,酸甜的滋味瞬间唤醒味蕾的食欲。就连果皮下的白芯,也有人煮水喝,据说能清火气。那时候,猕猴桃的好藏在日常,是庄稼人过日子的“独门秘籍”。
如今,这秘籍早已变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村里新修了平整的致富路,冷链车能直接开到果园门口,现摘的果子装上车,隔天就能出现在北上广的超市里。年轻人也不甘示弱,紧跟潮流做起了电商直播,镜头里映着秦岭的山水,饱满的果实和金黄的果肉,看得人直流口水,订单也顺着网络飞向全国各地。加工厂里更热闹,经过深加工,猕猴桃蜕变成了果酱、果干、酵素,贴着“周至猕猴桃”的标签,走进了大都市的超市、餐厅,甚至摆上了异国的餐桌,成了一张代表家乡的、行走的味觉名片。
可无论猕猴桃走多远,父母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远方的孩子。每年猕猴桃熟得正好时,老家的父母总蹲在果园里,专拣最大、最甜的,一个个用软纸仔细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泡沫保鲜纸箱。寄之前还得打个电话,絮絮叨叨叮嘱:“果子明天就到,分成两袋,一半跟苹果、香蕉放一块儿催熟,一半搁阴凉处,记得每天吃一个,补补维C。”话里话外,就盼着儿女能早点尝到家乡味道。
傍晚女儿放学回来,刚放下书包就抓着猕猴桃啃,汁水沾了一嘴角,还一个劲儿喊:“妈妈,外爷寄的猕猴桃可真甜!我要留两个放冰箱,让爸爸下班回来也能尝到这口甜!”我顺手帮她擦了擦嘴角,心里暖烘烘的,孩子记得爸爸上班的辛苦,就如同父母的牵挂,跟着这颗果子跨越千山万水,稳稳地落在了儿女藏着思念的心里。
此刻,秦岭的月光又洒在猕猴桃园里,果子泛着柔和的光,风里满是果香的香甜。这颗从秦岭走出的果子,一边连着这片滋养它的沃土,一边连着远方父母的牵绊,不仅成了周至的骄傲,更成了寻常人家藏在果肉里的爱,甜了世界,也暖了人心。(龙钢公司 赫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