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钢熔炉旁,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扎根一线、以技术为刃,不断在钢花飞溅中解锁着产业进阶的密码。从钢包耐材结构的创新优化,到转炉控氮工艺的突破,再到环保设备的节能改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炼”就着属于产业匠人的精彩人生。
工艺革新,守好安全生产“大动脉”
在钢水奔涌的炼钢一线,汉钢公司炼钢厂原料作业区如同输送养分的心脏,承载着全厂生产的命脉。
皇甫江涛作为原料作业区负责人,他深知钢包运行安全的重要性。面对1600℃高温钢水的安全管控重任,他系统掌握钢包结构参数,建立钢包耐材、钢包机构等理化性能数据库及使用流程,确保日常操作安全规范。同时,牵头实施“多砖少料”包口修砌工艺,将20cm耐火泥层优化为钢包砖+10cm耐材复合结构,根治了包口侵蚀脱落顽疾。面对钢包修砌外协团队人员老龄化、专业技能薄弱、流动性大等挑战,他编制了《钢包全流程工艺质量管理规定》等多项操作规范,明确烘烤曲线控制、冷修验收等关键控制点,并每天对钢包的砌筑、烘烤、使用进行检查,通过固化钢包运行模式、优化钢包周转、调整钢包修砌工艺等,使钢包周转效率提升30%,精炼生产保供率达100%。
深耕炉前,探寻降本增效“金钥匙”
14年的炉前深耕,练就了袁渊精湛的技术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作为转炉技师的他,对生产数据的敏感度堪比精算师,被工友们称为“行走的工艺手册”。
为降低转炉出站钢水氮含量,他扎根生产现场,收集每炉数据,从转炉温度控制、造渣制度调整、入炉原材料质量分析、脱氧合金化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了一套复合工艺控氮法,实现了转炉工序有效控氮。在转炉直上工艺推进过程中,面临精炼炉检修、直上开浇成功率低等诸多难题,他全面分析实验数据和操作流程,通过优化出钢温度控制、炉后渣洗料调整等关键环节,成功解决了直上开浇难题。此外,他聚焦钢料消耗、石灰消耗、能源消耗等关键指标,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系统梳理,落实指标数据日记日报,强化生产组织与技术、设备的协同联动,实现全工序成本可控。通过不断细化废钢配比,完善氧枪吹炼热量平衡模型,使转炉直上一次倒炉命中率达到70%以上,年创效约746万元。
精治环保,当好节能降耗“智多星”
“我的使命不仅仅是环保治理,更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身为环保专工的张磊,他始终怀揣着这样的信念。
对于环保工作,他坚持源头治理、精密管控,将现场环保设备管理作为重点,定期对除尘器、雾炮、TSP完好性进行排查,从根源处严格生产工艺操作。定期对跑冒滴漏、备件定置摆放等进行检查,建立环保隐患检查举报机制,发动全员对超低排放隐患进行进一步深挖,从根源杜绝环保隐患。他聚焦能源降本,不断比对现场除尘效果和风机运转情况,测算最佳风机运行参数,细化制定了《除尘风机启停方案》,并组织对精炼炉除尘风机、地下料仓除尘风机进行变频改造,大大降低了除尘风机电耗。此外,他结合生产实际,构建从原料到转炉再到连铸的三点式管理体系,形成了统筹联动、专业规范的高效低耗管理模式。今年以来,除尘设备已实现降费1.1元/t,创效约148万元。
从钢水旁的耐材革新,到转炉前的成本日记,再到环保设备间的节能参数,他们以热血为燃料,将平凡岗位锻造成创新熔炉,共同书写着生产一线的奋斗答卷。(李囡 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