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立冬小语
发布日期:2025-11-07    作者:李海燕    
0

若说霜降是寒冬寄来的一封信,那立冬,便是岁月在年卷上悠然盖下的一枚闲章。走过了秋收秋播的忙碌,初冬是静待收藏的时光。它不言语,只悄然而至,为天地万物换一番心境。

立冬是初冬的开篇,着墨在“立”字,仿佛冬天刚刚落脚在这天,尚未站稳脚跟,还在秋与冬之间徘徊着。它没有深冬那种斩钉截铁的酷寒,倒像一位丹青妙手,在秋日斑斓的长卷上,开始以枯笔淡墨,细细地描起来。立冬,寒意初透,却尚未到刺骨的程度。

那山还留存着秋的余韵。秋时纷披的彩色到立冬虽已褪色不少,却非光秃秃的难看。赭石、青灰成了主调,间或还挂着几片倔强的枫红,或是几簇憔悴的橡黄,像是一曲华彩乐章终了后,弦上犹存的、袅袅的余音。

那水瘦了不少,清浅了许多,将秋日浑然的绿意沉淀到水底,澄出亮汪汪的水光来,映着更高更远的天。那水边的芦苇,顶着一头蓬松的芦花,风来便齐齐地摇曳,姿态悠然,不是秋日丰收的沉甸,而是一种卸下重担后的萧疏的优雅。这般渐变的光景,恰如仇远的《立冬即事》所写:“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那“半青黄”的叶子,正是秋与冬交接时最动人的信物,挂在枝头,诉说着季节更迭的从容。

初冬,景色变了,人们身上也悄然起了变化。单薄的已经无法抵挡铺天盖地的寒凉。于是,人们纷纷从衣柜里翻出厚衣裳,把手脚紧紧地包裹起来,裹出一种妥帖的安稳感。或许因为寒深露重,或许因为冬衣厚实,人们的行动似乎也迟缓了些,不那么火急火燎了,不疾不徐。这恰恰契合了古人“天人相应”的哲思,仿佛人的举止亦应随着自然的节奏,由秋的张扬转为冬的收敛。

由此想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一个“藏”字,道尽了立冬的特质。天地于此始闭,万物于此皆休。繁华谢了,热闹收了,生命的力量从张扬的枝叶,退守到坚实的根脉里。这看似空寂,实则是一种动人的沉淀与积蓄。它教会我们,不用总是在奔涌,总是在绽放,要在适当的时节偃旗息鼓,涵养精神,以待来年。那凋零的花藤,光秃的树枝,并非死亡,它是在寒风中锤炼着筋骨,做着关于春天的、最实的梦。

秋收冬藏,立冬是教人沉静下来,开始往回收起自己的心绪。这心绪,不全是欢欣,也不尽是悲戚,悲欢离合都占了一点儿,更有些无法言说的亲切。这或许正是立冬这枚“闲章”的妙处。它不催促着人向前,反倒引导着人稍稍驻足,回头看看。看看走过的时光,再将这一年的光景,细细收藏。(龙钢公司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