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卷来追柳外凉,松波西岸倚旧墙。柳拂蝉鸣参差起,翻书叶处一阵香。在柳荫下停步,被众鸟陌生地盯着,不忍心踏破边街的宁定,就此趁着清晨,诵读清代张鸣珂的诗:“疏树漏残滴,晓凉人独行。草深寻废寺,云断见高城。静得山林意,空闻鸟雀声。徜徉足幽兴,卜宅慰余情。”
深厚的学识,独特的风格和罕见的着墨视角,非我辈一时吃透诗意。但诗人在林间漫步,那静谧的思绪悄悄融入自然,平和的心灵静静与风儿厮磨,却使人容易回想着一些散漫时光的。
小时在乡下,还不懂得诗和远方,从村子走到尽头,一棵大柳树时长会遮挡着一绺视线,被逼回来的眼光,由不得在树上游走。硕大无比的冠,荫出千平米的凉气,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苍穹的光;穿透云端的枝梢,总有莫名的鸟在叫。
大柳树不知何年栽种,村人常会在此“食罢一觉睡,闲来两瓯茶。”但惬意中免不了探索大树的材量,多人去围抱,却够不到相互的手;叠人攀爬,也摸不到大树的一级树杈,村人思量比老人还老的树,却活得生龙活虎,生气蓬勃,心里暗想,这莫非预示着生命的倔犟与顽强。赶紧用缺牙的嘴暗笑,却笑成了地主的模样。大家看着蔓延不尽的荫凉,就当是一面宽厚的墙,一座巨大的房。
大柳树常年驻守在村头,遇到下雨天,下地干活的人,扛着犁锄镢头,奔向大树躲雨;遇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炭”,过路的行人、玩耍的孩子、晒粮的老妪,都会与热迷藏,躲进柳荫乘凉。
有趣的是,到了春天,老柳发芽,丛丛垂下,一树春色万千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此时,柳枝是做哨的最好材料,人们将嫩柳枝折成10到15公分,轻轻揉搓外皮,抽出中间木心,把圆筒似的树皮一端切口刮薄,露出白色瓤,然后就像笛子一样去吹,定能发出各种悠扬的响声。柳哨短点的,发出的声清脆,高亢,具有穿云裂石之势;柳梢长点的,发出的声低沉、有力,宛若深海巨浪,又似大地心跳,村人被大树下缓缓释放的韵律,总是莫名地感到优越和幸福。
夏天,绿树阴浓,翻风自乱,村边柳荫覆长路,一地凉意透疏棂。村中男女老少夹着凉席,在大柳树下争一处平地。站着的时候,都是急头白脸的外人,躺着下来,都觉得近。于是缺牙的老者,对着苍穹哈哈,一段秦腔就这样在树枝低垂止鼻的凉意中响起。没有掌声,有着的是对漏了气的一片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