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一堂课的觉醒:把爱国种进岗位深处
发布日期:2025-07-23    作者:石欣欣 田亚妹    
0

七月的阳光穿过培训教室的窗棂,在岳东峰教授的讲述里,我对 “爱国” 二字的认知,正经历一场静默的蜕变。那些曾经模糊的情愫,像被晨露浸润的种子,在这堂特殊的课程里破土而出。

讲台上方的投影幕布上,“民族复兴” 四个字格外醒目。教授指尖划过百年党史的脉络,从虎门销烟的浓烟到长征路上的篝火,从大庆油田的钻机轰鸣到航天发射场的烈焰腾空,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故事,突然有了滚烫的温度。原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呐喊,从未走远;原来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情,就在我们俯身工作的姿态里。

从前总觉得民族复兴是新闻里的宏大叙事,此刻才懂得,它正是无数个我们在岗位上的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次安全巡检、每一次技术攻坚。就像煤层里的每一块煤,单独看只是普通的燃料,汇聚起来便能点燃万家灯火。

教授讲到 “责任担当” 时,窗外的阳光恰好落在笔记本上 “班组长” 三个字上。这三个字突然有了重量 —— 不是权力,而是使命。想起刚任职时手足无措的自己,如今才明白,把岗位责任时刻牢记,把安全规程讲到人人熟记,把班组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恰恰是爱国最生动的注脚。

课程结束时,窗外的风带着淡淡的竹香飘进来。我摸了摸胸前的党员徽章,忽然懂得爱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仰望,而是脚踏实地行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跟着党的指引,我们踏过的每一步,都在为民族复兴铺路。

走出教学楼,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这堂关于爱国的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回到岗位,我会把这份感悟变成扳手的力度、巡检的脚步、班前会的叮咛,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千米井下绽放出最朴实的光芒。(石欣欣 田亚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