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小就喜欢竹树,不知是听着郑板桥的故事向往绿竹青松手自栽,庭院芳草九曲回,还是诗句里“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美妙,致使对竹有了不舍的情怀。
可现实里,北方竹少,即便邻里对门,有那阔绰的大院闲地,也不曾见谁在窗下、门外种一棵竹子,那种独坐幽密的竹林,吹着口琴或是树叶,享受斑驳月光的惬意,只能在文字里与想象中过着与竹为伴的时光。
到了俏皮的年纪,便蹦蹦跳跳追赶路上的马车,看着车把式鞭子在空中回抖,发出惊世骇俗的脆响,总担心那细若筷头的鞭杆会断掉,可那游丝般晃动的鞭杆头,即便始终弯着,却如钢丝般坚固。痴痴地望着车把式手里竹子做的鞭杆,车把式以为要学其甩鞭子的技巧,他傲娇地挥动长鞭,做足示范,把那静好村街,抽得尘土飞扬,啪啪震响。
我接过竹鞭杆,试了试绑着粗长沉重的牛皮绳,欣赏起了竹竿横截面的圆润与浅浅凹槽,知悉了竹鞭梢头弓着的缘由。特别是看到末梢处纤细如丝,却能经得起风霜雪雨煎熬,以及常年的挥舞甩动,从不曾折断损裂,其承受压力之大与抗弯能力之强,足见其坚韧。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如此坚韧的竹子,加深了爱竹印象,如何能种得一棵两棵竹子,成了我的奢想。虽几经努力,终因幼小不能自主,致使“清风抚竹影芊芊,奶油小子立眼前”的风景,成了伤感。
到了红光物流园区工作,我才真正意义上见到了竹子。首先见到的是连轧分厂门前的圆形竹林,它面积不大,密密地拥着,一根根竹子挺立且植,一丛丛绿与花、树参差出的绿荫,使得此处呈现生态化的景观。
再处的竹,是园区大门内的竹林,四季长青,形态优美,闲时入幽径,绿竹拂衣行,看那满地的含箨新梢,一下子有了竹影婆娑,诗意流淌,与尔同行,岁月无恙的感觉。
“闲寻竹林听鸟啼,吟倚高楼恋落辉。”已经不是奢想,因为我生活、工作的红光物流园区里,连轧南路有竹篱,办公楼下也是,“竹摇清影罩幽窗,月暖满庭竹影闲。”这种踏着细碎绵密的竹影,听着如诗如乐的竹音的情景,常常给人带来一种清风徐来心自安的惬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