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便是高洁品格的化身。周敦颐一篇《爱莲说》,道尽莲之风骨。莲者,洁也、雅也、贵也,其根扎于泥沼,其心洁若璞玉,其姿娴静柔美,其香清新悠远。她不似牡丹般浮华,不似秋菊般隐逸,唯以一身素雅,傲然挺立于浊世,成就“花中君子”之美名。以莲为友,便是以清廉为伴;心有清莲,方能风过不沾尘埃,涤荡尘埃。
以莲为鉴,守“出淤泥而不染”之初心。莲之可贵,始于其根植于淤泥却能亭亭玉立、不染纤尘。这是一种生于尘俗而超越尘俗的非凡境界,恰似人生旅途中,面对世事纷扰与种种诱惑时,内心那份最本真、最纯净的坚守。初涉人世,我们如莲之初绽,怀着“扎根污泥心不污,立身浊世志更坚”的赤子之心。然而时光流转,物欲的迷雾、世故的牵绊,常如无形之手,试图拉扯我们偏离最初的航向。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莲的生命哲学,正是在卑微处孕育高洁,于混浊中保持清醒。此时,唯有回望来时路,铭记内心那盏良知明灯,永葆向善的本能与力量,方能如莲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在纷繁中挺立,于喧嚣中自持,任凭风雨侵袭,初心始终坚如磐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清雅芳华。
以莲为师,修“濯清涟而不妖”之品格。莲之雅致,在于其沐浴清流而不显媚态,历经涤荡更添脱俗风韵。“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观莲叶不沾点滴水珠,可见其天然的拒污之姿,恰似君子身处顺境却坚守本心的超然境界,即便沐浴荣光,亦不谄媚张扬,历经赞誉,反而更显风骨卓然。北宋包拯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作为座右铭,清代张伯行以“一丝一粒,我之名节”警示自身,他们的嘉言懿行,无不闪耀着严于律己、品行端方的光辉。“君子必慎其独也”,真正的修行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无人窥见的细微之处。当如莲之濯清涟,既要感恩生命中的滋养,更要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审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将高尚情操根植灵魂深处,方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让精神的莲花永远绽放在清风明月之间。
以莲为标,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风骨。莲之风骨,在于其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卓然独立,其不可亵玩的庄重,令人心生敬意。这是一种无言的威仪,一种内蕴的强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磅礴的景致背后,是莲“宁折不弯”的气节在支撑。这份刚正不阿的精神,恰似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脊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赴死,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铁腕禁烟,他们以生命为笔,将风骨镌刻进历史长卷。当下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需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在物欲横流的诱惑面前,稳住心神,不为所动;在歪风邪气的侵扰面前,挺身而出,激浊扬清;在复杂人情的考验面前,坚守原则,不徇私情。让清雅成为内在气质,让正气成为生活常态,在喧嚣中独守宁静,在浮躁中坚持淡泊。
“莲心虽苦,其志弥坚;清香所至,万象更新。”愿我们以莲为友,以廉为镜,行有所止,不染尘埃;以莲为伴,以廉为本,踏浪前行,不随流俗,纵使风雨如晦,依然香远益清;纵使岁月流转,依然初心如磐。(龙钢公司 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