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翻车机的钢铁臂膀,当夜晚的星光还映照着龙门吊的轨道,龙钢公司铁路专用线上电工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设备故障的第一现场。那些轰鸣的电机、闪烁的指示灯、密布的线缆,不仅是他们的工作对象,更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钢铁战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匠心编织属于龙钢人的精神图谱。
安全为基:用鹰眼守护每一寸电路
针对监控画面显示2#翻车机松压信号异常的情况,电工老许带着徒弟小张钻进靠板里,发现压车钩接近开关“淹没”在矿粉里。老许一把拉住正要俯身检查的小张,“先断电!停电挂牌上锁等步骤一样都不能少。”安全员刘建军说道:“安全是我们企业的红线和底线,切记不可逾越。”现在,班组台账里记录着的历史隐患“坐标”,每个“坐标”背后都是我们用“鹰眼”织就的安全网。
安全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每个螺丝都拧紧的责任,是每次巡检多走一步的坚持。在一次日常故障处理中,老许发现龙门吊遥控器故障频发,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拆开电路板,反推线路图,在加装频道转换开关后,龙门吊司机通过备用频道顺利完成吊装。如今,班组里人人都学着老许的“鹰眼”,巡检时会摸遍电缆接头的温度,检修后要反复核对螺丝扭矩。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坚持,让每条电路都亮着“平安灯”,更让安全二字,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技术为刃:让创新破解每一道难题
为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号召,干部职工纷纷展开奇思妙想:小冯把废旧继电器改造成信号放大器;小梁将“失灵”的兆欧表成功修复;在改造气膜大棚通道门时,卢工牵头改造的灯光语音互锁系统,不仅让事故率归零,每年还可节约30万元备件费用……这些创新不是偶然,而是电工班“每周一课”的必然成果。
当成品扫码枪频繁“罢工”影响生产时,卢工带着班组人员拆开设备,发现红外摄像头偏移。“用橡胶垫二次固定。”卢工的一句话点明了关键。当加装了定制化减震垫后,扫码识别率提升至100%。于是,该班组建立故障病历本,现已收录了28种设备“常见病”诊疗方案,其中今年改良的接近开关并联安装法,使翻车机故障影响时长缩短至20分钟。
团队为魂:以传承凝聚每一份力量
最好的传承不是说教,而是手把手示范。新工小李刚来的时候,看不懂图纸。于是,师傅老冯带着小李走遍每一处角落,翻车机信号点位、龙门吊控制柜旁、采样站监控屏下,总能看到这对师徒忙碌的身影。
在翻车机压车信号改造期间,师徒俩蹲在翻车机上调试传感器,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当小李终于调准信号时,老冯拍着他沾满矿粉的肩膀说:“干得不错,最近进步很快。”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龙钢“传帮带”的精神正在他们手中接力传递。
有人问,电工班的检修心得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班就像一套电气系统,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安全员是保险丝,时刻守护安全底线;老电工是变压器,将经验转化为能量;年轻人是新电阻,为团队注入创新活力。当他们为抢修设备加班加点时,当他们的工服被汗渍浸出“地图”时,当他们看着检修后的设备高效运转时,班组凝聚力化为战无不胜的利刃,为企业在逆风突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龙钢公司 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