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厚植人才“沃土” 绽放创新“繁花”——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3-20    作者:郝莹    
0

厚植人才“沃土” 绽放创新“繁花”——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如何发挥工作室影响力,激励大家在一线实现个人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是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25年的工作重心。该工作室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大学生来到公司,如何激发大学生扎根钢城、传承创新的动力,也是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面临的考验。为此,该工作室秉承公司“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将老一辈钢铁人的智慧与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精心组织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和创新竞赛,将厚植于现场的实战经验转化为宝贵的知识财富,分享给每位有志于钢铁事业的青年,助力其快速成长成才。同时,工作室成员一对一“认领”大学生,带领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把现场当课堂,把“理论”变“真本事”,将好的案例和实践做法应用于轧钢生产作业中,充分发挥省总工会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相关政策优势,激发一线职工提高技能水平、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在工作室的培养培训下,今年以来,龙钢公司轧钢厂共有2名高级技师、9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奖励。

厚植人才“沃土” 绽放创新“繁花”——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同时,该工作室依托企业校企合作平台,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创新攻关专项授课、指导;积极组织技能人员赴行业内先进钢企开展交流学习,对好的创新成果、技术经验进行推广学习,形成一种对标学习的良好氛围。棒三轧钢工长张玉超就是受益者,其参与的棒材三线成材率QC攻关小组获得了陕西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专业技术成果一等奖、《一种防止钢材走偏的新型波纹输出辊道》荣获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三等奖。面对荣誉,他说:“非常有幸能够有劳模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并全程参与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当证书挂在工作室荣誉墙上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杨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举措,集中破解技术难题,攻克技术壁垒,培养职工技能人才100多人,输送培训职工7490多人次;以科研项目、职工创新创效项目等为纽带,先后完成大型创新项目56项,取得创新成果和专利34项,为企业创造价值上千万元。(龙钢公司 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