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是关键设备,要学习如何解决疑难杂症,判定设备异响、振动的技巧,快速发现问题……”在龙钢公司炼钢转炉生产现场,炼钢责任技师杨文学正在对新工进行实战讲解。
在龙钢公司各个角落,这样的人才培养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今年以来,龙钢公司炼钢厂紧紧围绕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在完善政策、拓宽渠道、优化环境、搭建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驱动力,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人才“蓄水池”常活常新,为企业降成本、打硬仗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
量体裁衣,精准汇聚人才培育合力
结合转炉生产实际,该单位制定培训学习计划,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主题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炉喷溅化渣、粘枪、脱磷控制、碳温协调等方面知识培训,让职工熟练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经验,着力提高技能水平。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结合职工岗位、工种,分级、分专业、分批次制定培训项目,充分掌握职工受教育情况、个人爱好、特长等,为每位职工量身打造专业的人才成长计划。把握人才个性特点和专业优势,精准对接冶金专业大学生,不断优化人才配置,推动人岗匹配,让人才有更多就业机会、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为人才赋能,让人才有为更有位。
用“心”锻造,激发人才成长动力源
该单位创优人才工作环境,释放人才活力,着力构建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舒适、温暖的工作环境,确保人才安心工作。为新入职大学生配备思政导师,量身定制学习成长计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围绕工艺流程、生产组织、设备操作、安全环保等方面开展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为新入职大学生送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营养套餐”。同时,完善薪酬激励政策,工资分配向能力突出、实绩突出的青年倾斜,让其有收入、有地位。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与大学生深入沟通,畅谈入职以来的感悟,在轻松交流中,有效缓解新入职大学生初入岗位的焦虑、不适情绪,帮助其尽快融入企业,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
广开“才”路,创优人才发展“生态圈”
当前正是企业打赢生存保卫战的关键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该单位采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给“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压担子、给位子、铺路子,分领域、分层次、分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依托标准化作业竞赛、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模式,抓好关键人才培养使用,设立人才“周转池”,培养关键岗位紧缺人才。通过日常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岗位见习、技术交流等,加强技术员、炼钢工、摇炉工、合金工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全力锻造一批留得住、能战斗、用得好的青年人才队伍。
聚焦“新质”,加快培育高精尖人才
该单位建立强化责任担当、崇尚清廉自律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关键人员任前廉洁教育、干部廉洁档案和日常形势教育为抓手,引导各类人才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八小时以外”管理,净化人才成长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向光而行的人才成长氛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智慧工会等培训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人才培养机制。线上借助智慧工会平台在线练兵考试模块,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工艺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理论知识培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知识储备。线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项目,在创新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在解决问题中积累一线技改经验。(龙钢公司 赵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