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识字,象形的“山”“水”在一笔一画地勾勒中深深烙印进脑海。但那时只识得文字,并不知晓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也不曾见过实景的震撼。后来慢慢长大,见过山的巍峨与水的浩渺,文字的魅力便彻底征服了我的心。它们宛如神奇的魔法钥匙,轻易便能开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隐秘之门。在翻动的书页间、在跳跃的字符里,山川湖海奔腾澎湃、人间万象纷至沓来,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手捧一本古典诗词,瞬间便能“穿越”至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壮美山河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西北边塞的雄浑画卷,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孤烟直直升腾向苍穹,黄河滔滔,裹挟着落日的余晖,奔涌不息……在作者极简的描述中,豪迈之气扑面而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漠的苍茫与孤寂。同样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一句,庐山瀑布仿若就在眼前,汹涌澎湃的水流从高空飞泻而下、水花四溅,气势磅礴如同银河倾落人间,李白以其超凡想象,赋予山水灵动的神话色彩,令观者惊叹不已。
阅读散文,似跟随诸位文豪的脚步漫游,字里行间,细腻品味自然与人生交融之美。阅读朱自清,可与他夜游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的荷花,在朦胧的月色下,宛若梦幻仙境;缕缕荷香、阵阵蛙鸣,伴随着作者淡淡的忧愁与对宁静美好的向往,沁入心间。郁达夫《故都的秋》,将北平的秋意写得韵味十足,清晨街头的一碗浓茶,槐树下落寞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无不渲染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让人体悟到他对故都深沉的眷恋。散文大家们用灵动的文字捕捉生活瞬间,将山海藏进日常,使读者在平凡中见不凡,感悟岁月的诗意流淌。
读罢诗词与散文,小说更像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熔炉,创作者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构筑起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走进《西游记》,跟随唐僧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翻山越岭间可看到花果山的神奇、火焰山的炽热、女儿国的风情……那奇幻的山川、不同的妖魔,承载着人性的善恶美丑、社会的百态千姿,而在《纳尼亚传奇》中,作者构建了一个跨越现实与魔法的永恒世界。从《魔法师的外甥》追溯纳尼亚起源,到《最后一战》展现世界末日,跨越千年的历史中,人类、精灵、矮人等种族共同探讨权力、忠诚与牺牲的永恒命题。
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中,足不出户便能饱览世间奇景,更能透过它们洞察人性、感悟人生。文字是一座桥梁,连接古今中外,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汇聚于心、滋养灵魂,启发我们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去探寻现实世界的无尽美好。于文字中见山海,亦是于山海中悟人生。(龙钢公司 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