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泛黄的书页,墨香裹挟着千年文明扑面而来。于时光长河中溯流而上,无数家族以书为舟,在传承中镌刻廉洁的风骨。读书,恰似一缕最清冽的家风,浸润心田,涤荡尘埃,让清正廉洁的品格在岁月里生根发芽,成为照亮家族前行的明灯。
幼时,常听长辈讲“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时懵懂,只当是书中藏着珍宝。直到翻开范仲淹的故事,方知“黄金屋”的真谛。范仲淹幼时家境贫寒,借住在醴泉寺僧房中读书,每日以稀粥为食,划粥断齑。即便生活清苦,他依然刻苦攻读,不为物质所诱惑。他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将家国情怀与廉洁自律融入血脉。他一生清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官多年,所得俸禄大多接济了亲友和百姓,自己却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这让我懂得,读书不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是为了修身养性,培育一颗廉洁奉公的心。
读书,是与高尚灵魂的对话。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教导子孙“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强调德行与才能的重要性,警示莫被财富蒙蔽双眼;包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字字千钧,以铁的纪律约束后人,让廉洁成为家族不可动摇的准则。这些文字穿越时空,如洪钟大吕,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明白廉洁是立身之本、持家之道。
当书页在指尖翻动,文字便化作春雨,悄然润泽家风。父亲书房里那本翻旧的《菜根谭》,书页间夹着他亲手写的批注:“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他用这句话教育我,为人要虚怀若谷,接纳知识与道理;更要坚守本心,不为物欲所惑。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成了我们家每日的必修课。茶余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与感悟。那些关于廉洁的篇章,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们心中播撒,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长成参天大树。
在当今追求物质的社会中,读书这一家风更显珍贵。它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抵御着外界的诱惑;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每当面对抉择,那些书中的箴言便在耳畔回响,提醒我们坚守廉洁底线,不被利益蒙蔽双眼。读书让我们明白,廉洁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世的坚守;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心的自觉。
书香悠悠,家风绵长。读书,让廉洁的基因融入家族的血脉,代代相传。它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不会带来物质的富足,却能滋养出高贵的灵魂。愿我们都能以书为友,让读书成为最好的家风,让廉洁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凋零,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龙钢公司 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