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120t顶底复吹转炉,澎湃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担当让我和我的高炉兄弟已经扎根在定军山脚下十余年,我的孩子们奔赴全国各地,支撑起了一座座高楼。
2011年,夏雨繁密,定军山顶水雾朦胧,穿城而过的汉江浑黄汹涌,迎着打脸的密雨我走下了列车。
初见时这里山川茂密,田野间绣着歪歪斜斜的小路,黄澄澄的稻谷沉甸甸,农人们披着蓑衣、扛着沉锄巡查在各个水隘关口,远远望去稀稀零零的楼宇被密雨模糊了身影。天气放晴,脚底的泥土释放出本味,田间也忙碌了起来,拌桶、打谷机齐上阵,金黄的谷米密密麻麻地躺在院坝,院坝的旁边就是我即将履职的新城。南北两立的定军山、天砀山正静看着田间的笑语和忙碌的城建。
不知熬了多少个晴空雨夜,我只记得工友们浅黄色的皮肤黑了一层又一层,工鞋坏了一双又一双,终于有一天高炉兄弟送来了心心念念的铁水,就像院坝里的谷米一样金灿灿、黄亮亮的,我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之不易的琼浆一饮而尽,一股暖流刺激着我的每一抹神经,我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身体逐渐火热,一股股热流抑制不住地想要喷薄而出,这一刻我只想冲破一切桎梏、发泄这难忘的畅爽时刻。“下枪、加二百石灰、流量降低”耳边工友的声音像一针镇定剂,急忙把我拉回现实,我强压着身体内的躁动接受工友的调整,40分钟后,我看着滚烫的钢液凝结成了光亮的钢坯,我明白我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自此以后我不断地享受钢液的冲刷,享受工友给我的滋补,也看着孩子们被调训成型,建造起了一座座高楼、城市,曾经晾晒谷米的院坝如今也成了孩子们大展拳脚的训练场,一座又一座的高楼从田间拔地而起,定军山下的远影也愈加清晰。
人生的旅途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景,正当我安于一隅享受一成不变的质朴时,水泥车和吊车为我送来了新的兄弟。
有人说我很了不起,可以“点石成金”,把铁变成性能更加强劲的钢,可新来的精炼兄弟更不简单,他火气更大、也更加严厉,嗡嗡作响的电极就像先生的教鞭一样,不断地鞭策孩子们,让他们剥离自身的陋习。板坯连铸机兄弟则来得更晚一些,他性格温厚内敛,对孩子们毫不吝啬,用成包的钢水不断地灌输,鼓励孩子们更加敦实。所幸,这群孩子们也十分努力,他们有的化身桥梁,联通江河两岸;他们有的变身为一个个摩托车轴承,守护一家安宁;有的附身于航运货轮,带着我们的期望远航海岸。
也许是比较劳累,也许是年龄偏大,近期我隐隐约约感觉身体变得更加单薄了,总感觉吃不饱,孩子们也更加调皮了,总是和我玩心口不一的游戏,不仅连累工友们加班加点为我止疼,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不良的畸形,我想我应该换一副内核了。
虽然这不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重生,但同样让人惊喜和期待。千余块黝黑的镁碳砖严丝合缝地排列在我的身体内部,形成如同铠甲般坚固的内核,调皮的孩子们也能乖乖接受大人们的调训。
定军山顶的梧桐绿了又绿、山脚下的谷米黄了又黄,我的一生也许不是这一生,我的一生也许就是这一生。(汉钢公司 谭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