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的钢水在转炉中沸腾翻滚,飞溅的钢花如星辰坠落,轰鸣的机器声与工人们的身影交织成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厂房内没有聚光灯下的华丽舞台,但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技术创新、每一炉优质钢水的诞生,都谱写着新时代钢铁人最炽热的“奋斗乐章”。
序曲:钢花为序,点燃奋斗初心
凌晨3点,龙钢公司炼钢二区厂房主控室内灯火通明。炉长王宏斌紧盯着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指令:“氧枪高度调整,准备吹炼!”炉前工人们迅速就位,目光专注,脸颊上渗出的汗水顺着安全帽绳边缘滑落,与钢花的热浪融为一体。这是龙钢厂房内最寻常的一幕,却也是“奋斗乐章”的永恒前奏。
“炼钢如炼心,温度差一度,成分偏一点,都可能影响整炉钢的质量。”王宏斌说道。从铁水进厂到钢坯下线,12道工序、240余项关键参数,容不得半点懈怠。在这里,初心是炉火映照下工服上的盐渍,是夜班日志里密密麻麻的笔记,更是“炼好每一炉钢”的朴素誓言。
第一乐章:炽热·攻坚
2024年7月,精炼炉投产运行,同时炼钢厂收到生产计划单,肩负起开发HRB500高强耐腐蚀材料的重任。这种钢材需在成分控制上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对工艺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炼钢厂工艺技术组及5#转炉、6#转炉团队在精炼恢复持续战斗30天后又投入紧张的品种钢冶炼之中,这样一坚守又是十多天。陕煤特级技师杨文学带着团队做了几十种方案,对比了数百种数据。“那段时间,做梦都是元素周期表。”他笑着说道。
转炉前,炉长们轮番上阵;精炼炉旁,技术员不时观察钢水翻腾和渣层细微变化;连铸机下,老师傅们凭经验精细观察铸坯形态……终于,在第20炉试验时,化验室传来捷报:“成分全达标!”这一刻,欢呼声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
第二乐章:淬炼·创新
在5号连铸机操作台,拥有2年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常卓,正着手调试新引进的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系统。过去,钢水液面波动需要人工肉眼观测,如今AI算法让控制精度达到±1毫米。但智能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系统试运行多日来,报警声频频响起。
“机器再智能,也得靠人赋予灵魂。”常卓连同智能电控小组的同志们扎根现场,白天记录故障数据,晚上模拟推演,硬是将系统响应速度提升了30%。
第三乐章:百炼·成钢
2025年春节,车间内灯火如昼。为完成7200吨外购精炼订单任务,炼钢二区精炼炉启动“52小时冲刺计划”,团队9个人,连轴转2天半,相互交替,轮番休息,确保任务全部圆满完成。为保障精炼全天候无故障运行,机修工段段长孙飞带着工友们钻进尚有余温的设备检修,安全帽被烤得发烫;天车工小赵在高空驾驶过渡3#行车连续作业8小时,用对讲机哼起《咱们工人有力量》给大家打气;后勤保障组送来热腾腾的饺子,餐盒上贴着“辛苦了”的便签……
当全部精炼铸坯于第三天晨晓完成时,晨光正刺破云层。厂长在总结会上说道:“这不是钢的胜利,是人的胜利。”
尾声:钢魂永铸,乐章不息
今天的龙钢公司,荣誉墙上又添新篇:固燃消耗、炼钢灰耗等消耗类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综合成材率、钢铁料消耗、吨钢综合能耗等关键指标长期优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工人们知道,真正的“奋斗乐章”永远在下一炉钢水里——在炼钢一体智慧化管控中心的蓝色大屏前,在机器人自动测温取样时溅起的火花中,在青年突击队“向绿而行”的减碳攻坚誓言里。(龙钢公司 闫侃平 樊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