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清代 王季珠《腊八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儿时记忆里最为深刻和欢喜的一句话。因为从这一天起,人们就开始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忙碌又欢喜地准备过年。集市上逐渐热闹起来,人们开始采购春联、年画、鞭炮、新衣服等各种年货。妇女们也开启了大扫除模式,清扫房屋庭院,寓意除旧迎新,将过去一年的晦气与尘埃清扫干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其中最美味的就要数“腊八粥”了。
母亲一般会在腊八的前一天,将家里当季的新鲜玉米褪去表皮,和黄豆、红豆提前浸泡4个小时,将浸泡好的玉米粒和豆类放入铁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至熟烂后,捞出备用。随后,将五花肉清洗干净,把肥肉和瘦肉分开,肥肉切成薄片,瘦肉切成小拇指宽度的肉条后改刀成小丁,锅中倒入菜籽油,油热后先下入肥肉薄片,微干时放入浸泡好,并控干水分的香料煸炒出香味,再下入瘦肉,瘦肉稍微变色后加入葱末和姜末,微出香味就淋入陈醋,转小火加入适量食盐,保持油温呈鱼眼泡状态,每5分钟搅动一下锅底,大约炒40分钟至肉熟透,待油红而清亮,肉带有红光时,加入适量辣椒面,香味扑鼻的肉臊子就好了。这时还需要准备葱、姜、蒜苗,将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切丁焯熟备用,有条件的家庭还准备了木耳、白菜丝等配菜。
到了腊八当天,母亲会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起床,把家里的大铁锅倒上菜籽油,油热后放入姜末、葱花炒香,然后放入土豆丁、胡萝卜丁煸炒出香味,加入煮好的玉米粒和豆类,让每一个食材都裹上油后,加入热水漫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炖煮40分钟后,加入肉臊子,放入蒜苗和白菜叶,继续煮10分钟加盐调味,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做好了。这时,母亲就会招呼我们姐弟俩赶紧起床,给村里的七大婶八大姨,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腊八粥。平时冷清的街道,也因为这一碗淳朴的腊八粥变得格外热闹,整个街道都弥漫着腊八粥独有的味道,在迎来送往中传递着浓浓的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腊八粥袅袅升腾的热气里,是家人围坐分享美食,倾诉生活的点滴,是爷爷戴着老花镜,端详着腊八粥,用勺子轻轻搅拌,口中念叨:“这腊八粥啊一年比一年香,料也一年比一年足”的满足,是奶奶在一旁笑着点头,目光温柔地看着大家,时不时地给孙辈添上一勺粥,轻声说道:“乖孙多吃点,吃了这腊八粥,身体棒棒,来年长得高高”的祝福……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满室的温馨与幸福。
每一勺腊八粥,皆是用岁月熬制的浓汤,饱含着先辈的智慧与深情,在唇齿间流淌的不只是咸香浓郁,更是家族传承的脉络,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深知,无论身处何方,这份源自家的温暖,始终是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眷恋。(龙钢公司 赫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