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总有一种力量穿透时空、激荡人心,总有一种精神跨越山海、薪火相传。金一南教授的鸿篇巨制《苦难辉煌》,正是这样一部以血泪铸就的史诗,以信仰点燃的火炬,为新时代的建新功征程注入磅礴的精神伟力。
历史长河中的苦难淬炼,铸就信仰丰碑
《苦难辉煌》以20世纪中国革命为经纬,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置于国际风云激荡的大背景下,全景式展现了东方巨龙的涅槃重生。书中,金一南以战略家的深邃眼光、文学家的澎湃激情,还原了长征路上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的惊心动魄,刻画了方志敏铁窗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瞿秋白从容就义前留下《多余的话》的悲壮瞬间。这些细节并非历史的冰冷注脚,而是信仰的鲜活见证——“真正的英雄播种但不问收获,只以生命捍卫胸中主义与心中信仰”。
苦难是辉煌的底色,信仰是胜利的密码。书中写道:“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穿越雪山草地,让积贫积弱的民族挺直脊梁,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站在历史的肩头眺望未来。
战略视野下的历史叩问,启迪时代担当
《苦难辉煌》绝非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一部以“大散文”笔触书写的战略启示录。金一南将中国革命置于全球博弈的棋盘上,揭示了共产国际的干预、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与国内矛盾的纠葛如何塑造了历史的走向。他追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剖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智慧,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源于对真理的坚守、对人民的忠诚、对时局的清醒判断。
这种战略思维,对今日的新征程尤为珍贵。面对公司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之际,“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标准与“不争第一就是混”的作风,恰是我们钢城青年的鲜明导向,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书中“不盲目、不照搬”的理性,与“干一行爱一行,将平凡做到极致”的信念,就是新时代奋斗者的行动指南。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言:“人不能完全主掌命运,但将一事做到极致,命运之门自会开启。”
精神传承中的青春接力,激扬复兴力量
《苦难辉煌》不仅是一部历史之书,更是一部青春之书、未来之书。金一南在青少版序言中疾呼:“今天的太阳们,是否已为担当使命做好准备?是否还保有对英雄主义的向往?”这声声叩问,是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许。书中那些“不为钱、不为己、不怕苦、不怕死”的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而这正是新征程上建新功的强大精神内核。
今日之中国,虽无硝烟弥漫,却有改革攻坚的“娄山关”“腊子口”。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还是乡村振兴的田野,都需要我们以“苦难辉煌”的精神接力奔跑——像红军一样坚韧、像先烈一样纯粹、像金一南笔下“顶天立地的真人”一样,把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洪流。
以辉煌映照前路,用奋斗书写新篇
《苦难辉煌》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的血火峥嵘;更是一盏明灯,照亮未来的壮阔征程。金一南以十五年心血凝成的53万字,不仅让我们铭记“从哪里来”,更启示我们“向何处去”。
新征程上,让我们携此书为伴:在迷茫时,从“四渡赤水”的智慧中汲取破局之策;在懈怠时,从“雪山草地”的坚韧中重燃斗志;在浮躁时,从“为信仰而战”的纯粹中找回初心。正如书中所言:“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们。”愿每位读者都能成为这样的“民族脊梁”,以苦难铸魂、以辉煌明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传奇。(龙钢公司 吴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