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蔡仁吉:我们身边的“工人发明家”
发布日期:2022-09-26    作者:沈健根 董晓芬    
0

从基层岗位到领域里的翘楚,今年50岁的蔡仁吉一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作为陕钢集团汉钢公司轧钢厂的电气技术骨干,2021年陕西省第六届职工科技节上,他获得了“陕西省工人发明家”荣誉称号。然而成绩的背后,是蔡仁吉爱岗敬业、务实苦干的真实写照,他勇于创新、坚守初心,被誉为“轧线医生”,为汉钢公司轧钢厂提质增效接续奋斗着。

雄鹰展翅禹门口 练就“工匠”技艺

蔡仁吉:我们身边的“工人发明家”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而在蔡仁吉的内心也总有那么一股冲劲,支持着他一路向前。自199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先后担任过设备维修等管理职位,也曾率领基层班组完成电气传动系统的优化与升级,为所在单位轧钢自动化生产注入持续动能。

2010年7月,作为电气方面的精兵强将,蔡仁吉被抽调到黄河古渡禹门口的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出任棒线项目部技术组副组长,承担着棒线和高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他一丝不苟,倾心竭力将满腔热血付诸于新项目上,转入生产阶段后,他积极主动,承担起试验轧制的重任,那些岁月里,只要是工作中的微小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出谋划策,无论是吃、住、办公均在一线,对当时公司度过钢铁“寒冬”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按照当时龙钢公司提指标、降成本的工作理念,蔡仁吉通过半年的标准化操作和现场分析观察,从理论上证明了活套调节量的变化量就是棒材负偏差的变化量,并且将相关的思路在PLC控制系统中实现,这使得当时的棒材负偏差同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产生利润1000余万元,同时蔡仁吉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对当时的生产线进行多项技术改造,使得电气设备故障明显降低,产量指标节节攀升。

秣马厉兵定军山 智能控制“发明家”

蔡仁吉:我们身边的“工人发明家”

“简单的事细心办,就能呈现大效果”这是蔡仁吉秉承的工作宗旨,2015年8月来到位于汉江之滨、定军山下的汉钢公司后,他进一步践行着工匠精神。

一次在巡视设备的途中,他发现轧钢厂1#高线下集卷举升辊床原使用的接近开关检测距离为10mm,在升降过程中辊床易产生晃动,会造成接近开关检测信号易丢失,严重时更可能导致生产被迫中断。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设备的稳定运行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责任心”一次科室例会上,他掷地有声的说道。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发现问题的蔡仁吉立即组织电气维修人员,以最短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把潜在设备故障止于萌芽之中。

在汉钢公司轧钢厂工作期间,蔡仁吉仍然保持着肯钻研的劲头,先后解决了2#高线气动调节阀常闭状态下的隐患问题,提出了2#高线下料台架辊道架频繁损坏的改造方案、高速区油站进水的点检与处置方法,并通过参数设定,解决了高线6RA70传动系统低电压频繁掉速的故障,参与165方坯(边长为165mm正方形钢坯)断面改造项目,而这些硕果累累的成绩背后,既是蔡仁吉辛勤付出的成果,也是他坚守一线的真实写照。

扎根一线谱华章 技术工人勇作为

生产过程中,陕钢集团汉钢公司轧钢厂2#高线减定径4架次机组,曾数次因设备故障不能正常使用,频繁造成间歇性停产。为缓解产量压力,蔡仁吉对2#高线现有孔型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从调查现状、分析原因、确定成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等环节入手,按照方案开展故障诊断,并通过优化料型、重编轧制程序、改造导卫等措施,全面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此外,这项改造既增加了轧钢应急备用方案,也能使2#高线平均日产大幅度增加,带来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轧钢厂设备系统较为复杂,我们只能从繁杂的设备故障中寻找新突破,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内功”面对青年人,蔡仁吉总会这样嘱咐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21年陕钢集团汉钢公司轧钢厂1#高线热机轧制改造项目,蔡仁吉也全程参与,他披星戴月探索新设备布局与调试,以顽强的作风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效益轧钢才能真正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增添了一份技术支撑。今年4月份,蔡仁吉荣获了“2020-2021年度陕煤工匠”荣誉称号,这也是对他一直以来坚守岗位、敬业奉献最大的褒奖。(沈健根 董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