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父亲的“贤惠”
发布日期:2016-03-18    作者:付志怀    
0

父亲的“贤惠”

  近日,再次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总会被文章中的质朴语言所打动,被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所感动,被父亲对儿子那深深的关爱所牵动,也时常将我的思绪驻足在某一个节点,总想为父亲做点什么,却因为距离而无所作为,今日借此《背影》让我有机会好好表一表我那“贤惠”的父亲。
  父亲中等身材,年近花甲,一辈子在陕南的山沟里为儿女们操劳一生,一步步把三个儿子拉扯长大实属不易,但父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很淡定,也因为这样的性格,父亲跟着长辈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因此而集贤惠与细致于一身。
  父亲是一个“烹饪高手”,什么煎煮烹炸全都不在话下,尤其是做锅盔和扯面,那绝对是父亲的“拿手活”。小时候上学因为距离学校较远,上四年级开时就需要住宿,加之生活条件贫苦,每周上学时都要家里做一些干粮带着,以备饿时填填肚子,冬季还好,不管带什么干粮都不会放坏,而在夏天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所带干粮放在密闭的小箱子里,不出两天就会坏掉,这时就要看家长的厨艺了,只有把干粮做的很干存放才不会生霉,也不知道父亲是在哪儿学的,不管是做锅盔还是把馒头油炸,父亲的火候都掌握的很好,既保持干粮的干度和味道,又保证了干粮不被炕胡,在存放过程中放一周都不会生霉,每每当周四了我还有干粮吃时,让很多舍友都羡慕不已,纷纷问是怎么做的,我会很自豪的给讲述父亲的厨艺。而每周回家后,父亲总会亲自上厨为我们兄弟们做一顿扯面,一来是父亲想为孩子们补补身体,二来做扯面比较耗时,必须提前几小时准备,父亲忙于农活,平时没有更多时间投入在做吃的上面,母亲还经常开玩笑说:“我想吃你爸做的饭,还得沾孩子们的光”,父亲做饭只能用一个认真来形容,一般不需要任何人帮忙,只见他一会儿揉、一会儿切、一会儿拌、一会儿扯……,不一会儿功夫可口的扯面在一声滋滋的油泼声中被端上了餐桌,可谓色香味俱全,闻着都会让人食欲大增,饭量剧增。
  如果说母亲是“贤妻良母”,那父亲绝对是“慈父贤夫”,父亲不但会做针线活,什么补、缝、裁都在不在话下,居然还会毛线活,当然不是织毛衣,而是用毛线编围巾,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冬天所戴的围巾都是出自父亲之手,父亲不但在选材颜色上讲究,因为孩子们都是男孩,颜色要搭配好;在编制过程中也很有方法,一头挂在凳子的一端,另一头用胳膊缠住,然后像扭麻花一样交叉编制,看到父亲那熟练的手法,不是实见还真是看不出有如此的“巧手”,一条围巾在父亲三下五除二的手法下,很快就竣工了,既好看又使用,简直和机器生产的无两样,任凭冬日的寒风再怎么撕裂,戴上父亲编制的围巾心里永远是暖暖的。
  教育子女父亲也有他的一套,他既接受母亲的教育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教育孩子方面从来不会死板,多采用灵活的方式,说教当然是首当其冲,但在孩子们懂事前和懂事后那就大不一样了,懂事前在某些时候可能还比较宽松,但懂事后父亲的教育绝对可以用严厉来形容,孩子做错的地方或不好的习惯,父亲都会采用一击即中的方法,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几人时常拿父亲的烟抽着玩,父亲知道后没有立即发火,而是很耐心地讲解吸烟的害处,并拿自己举例说:“你看们看爸爸吸烟现在牙齿都变黄了,以后老了吃饭都吃不了,你们可不要学爸爸奥”,那既带教育又带期望的语气,让兄弟三人都意识到了错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抽烟的习惯,直到现在我们兄弟三人依然没有一个抽烟的。为让我们兄弟三人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父亲在种地时也会带上我们兄弟几人,让我们看着小麦、土豆、红薯、大豆等是怎么来的,年龄稍大些也让我们参与种地,体验劳动的过程,父亲就是这样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他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外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家父亲是母亲的贤内助,这样评价父亲一点也不为过,他承担起家中的一切重担,让我们兄弟几人健康的成长。谁说父爱不细腻,我的父亲给与我的爱深沉又细腻,像山一样高大,是我疲惫时的避风港,也似水一般柔情,听我诉说男儿家的心事。谁说男人不“贤惠”,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汉钢物流中心:付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