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莫让懒惰成为习惯
发布日期:2016-02-29    作者:韩城公司 雷琳    
0

最近,有亲友给我介绍一种直销中医药产品,名字曰“圣原”。这里且不说它如何能治病,我只对它的理念产生兴趣,称之为“治未病”。又叫做把“病人挡在去医院的路上”。在我看来,生活中懒惰也是人生的一种“未病”,如果不治疗它,成功的人生将与我们无缘。

关于生活中的懒惰,可谓不计其数。如:构思好的文章,不及时的下笔去写,它永远不能见诸世人;再如上级安排的一项工作,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以至于上级不过问,此事将不了了之。而且,我还又感于现代人生活中的惰性。无论男女,周末的早上不到10点不起床,晚上,要么卧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刷微博,不到12点不休息,看起来忙的不一乐乎,实则一天下来,问其收获,没有什么!尤其女同胞,现在毛衣也不用织了,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不用做了,好像家里已无事可做,人变的清闲起来,生活却也无聊了好多。这些也让我想起过去的一些人和事情,我们的上一代人,他(她)们是如何勤奋的工作和生活的。

我已经故去的大姨母,是我们那一代人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勤劳善良的妇女们的典范和代表。她的人生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相夫教子之余,围着三样“设备”在转。一个是纺车、另一个是织布机、还有一个是她的院落。我的童年是和姨母在一起过的,记忆中每天晚上当我一觉醒来时,她还在灯下干着活,她不是在纺棉、织布,就是在纳鞋底,做针线。清晨,当我们这些孩子们起来时,大大的农家院落已被她清扫的光洁如新。每天清晨,她的历行公事是,天未亮就起床打扫院落,等大家都起来后,她把家里所有房屋的卫生打扫一遍,再给家人做早餐。吃完早餐还要下地干活,晚上回来一家人的衣服、鞋帽,全出之她勤劳的双手。不但给家人做,连我们姊妹们的衣服她也做了。每年春节的早晨,当我们穿着姨母给我们做的新棉衣、棉裤时,心里是多么的开心愉快啊。很多年过去了,姨母已驾返瑶池,但她那勤劳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人生的榜样。

而我们现在的女人们,生活负担轻了,女红基本可以不做了,看电视、上网络“聊天”竞成了生活的一项主要“营生”。而且,愈上愈觉得生活无聊,整日无所事事,人也萎靡了许多。长此一往,此生活状态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可怕的病症,谓之为“懒病”。男人们也不能免俗,一家人坐在一起,各看各的手机,各聊各的朋友,家人之间反到没有了对话。如今,闲暇时,真正能捧起一本书细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不但不读书,还对读书的人嗤之以鼻,说其:“out”了,又说:现在人谁还读纸质书,电子书多方便,可是,电子书能批阅吗?能随意的圈圈点点吗?

我不是“9斤老太”,不会说:一代不如一代。但是自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精神应该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的生活好了,不用做一些“女红”了,但我们民族勤劳朴实忠厚的本性不能变。作为女人,闲暇时,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多读些书,多写点东西;多做点家务,如手织一件毛衣,打扫一下卫生;或者,我们再学习一些新的语言。男人呢,没事的时候,依然可以读书,钻研业务,让自己变的厚重一些。

古人云:天道酬勤。民间谚语中也有: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些都是古人对勤劳者的倡导和肯定。我们中国自古就有“投悬梁锥刺骨”,“ 凿壁取光”、“ 闻鸡起舞”等勤奋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的传承,给我们后人最大的启示,就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不勤奋、不上进,将会被历史淘汰出局,只有勤奋上进,才能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家庭开辟一片新天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一个国家不进步、不创新发展,怎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曾记何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一些人追求安逸,不思进取,比吃比穿,比享受。仿佛有闲一族是应该学习和崇敬的,辛勤工作和学习的人反而为人所不齿。久而久之,不思进取,会变成懒惰的前奏,时间长了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的懒惰习惯尝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懒惰成为习惯,那就危险至极,会亡国灭种。还记得贪图安逸、吃喝玩乐的清朝八期子弟吗?正是他们,将康乾盛世毁于一旦。正是基于此,我们党在近几年一直以反“四风”,作为纠偏及“党内整风”的一项核心内容。

因此,我们要以“治未病”的决心和心态,治治自身的“懒惰”之病,做到“有病防病,无病强身”,有人说:一个好的习惯的培养需要三周的时间,让我们都试着培养自己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坚持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