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我眼中的汉中
发布日期:2023-08-25    作者:刘芮华    
0

“汉中在昔称梁州,地腴壤沃人烟稠。稻畦连陂翠相属,花树绕屋香不收。”南宋进士吴泳以一篇《汉中行》赞颂了汉中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

汉中古称“梁州”,因地处汉水中上游而得名。这里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西出甘肃、东连金州。山川如画、秀美无伦,物产丰饶、天宝地灵;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宝玉温润、花香四溢。千万年汉水浩浩汤汤,七条古栈道贯穿陕川,共同孕育和汇聚着汉中的辉煌历史,让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和魅力。

我眼中的汉中

汉中,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距今1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存在,他们刀耕火种、繁衍生息。龙岗寺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名录,疥疙洞遗址上榜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中位置独特,自古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夏代境内建有褒国,商周时期属于梁州,是殷商向西南扩张的前沿阵地。公元前312年,秦设汉中郡,在不能增派大量军队进入巴蜀的特定条件下,这一战略举措强化了秦中央政权对汉中的控制能力,使其成为优化对楚布局的战略枢纽。楚汉争霸时期,先入咸阳的沛公刘邦领地汉中,号汉王,自关中经褒斜道南下治地。利用秦巴天险及陕南物华优势,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拜将韩信,起兵汉中,暗度陈仓,平定三秦,决胜项王,终得天下,定都长安。缘起于汉中而得天下,遂立国号。东汉末年,张鲁统领汉中数十年,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地区之一。三国时期,汉中风云激荡。曹操两临汉中,刘备汉中称王,诸葛亮在此屯兵,休士劝农,六出祁山。唐宋时期,汉中成为秦岭以南的政治和军事重镇,同时朝廷将许多皇族贵胄册封于此。元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移民,前往秦巴山区,带来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影响着汉中的方方面面。

我眼中的汉中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无数文人曾游历汉中,留下诸多唱和吟咏佳作。诗星孟浩然初春到访汉中,写下《初春汉中漾舟》等诗篇,感慨“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陆游《归次汉中境上》写道:“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还有黄裳的《汉中行》、杜甫的《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文与可的《汉中城楼》等,无不称赞汉中之人杰地灵、底蕴深厚。

古往今来,汉中英才荟萃,灿若星汉。出生于城固的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走向世界第一人”。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著名人物。造纸术鼻祖蔡伦封侯并长眠于洋县龙亭,其造纸术为四大发明之一。蜀汉时期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后葬于勉县定军山下,其武侯墓、祠彪炳青史。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深深地镌刻着汉中的城市年轮,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根脉和风骨。

我眼中的汉中

汉中之地控巴蜀、引荆沔、接关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峥嵘岁月中,这里曾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汉中是陕西马克思主义较早传播的地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陕南县、宁强县、阳平县、勉县、南郑县、赤北县、红江县7个红色政权,辖22个区镇95个乡320个村,成立游击队、赤卫军、童子军等地方武装,仅游击队就达1646700余人。汉中4374人参加红军。由镇巴红色歌谣《十送》改编而成的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生动反映了汉中人民参加红军、支持作战、军民团结的情景。

我眼中的汉中

新中国成立后,汉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末,开工兴建石门水库、华山沟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在三线建设时期,全市先后安置内迁了一大批航空航天、机械加工、能源材料等工业企业,全市产业结构从二产几乎为零调整至1978年的51.1:25.7:23.2,推动了汉中由传统农业城市向工业化城市转型……艰苦奋斗、担当奉献的汉中人民在汉中发展史上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篇章。

东方风来满眼春。20237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汉中市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汉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公园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就做好群众增收、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等提出殷切期望。为汉中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重大机遇,极大地鼓舞了汉中干部群众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发笃行,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一域出彩为全局添彩。(创新研究院 刘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