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漫过窗台时,檐角的月亮又圆了。这轮从《周礼》里升起的月,曾照过唐代酒肆里“举头望明月”的诗人,映过南宋临安城“玳筵罗列”的赏月轩窗,如今又悬在都市的楼宇间,把清辉洒进高铁车窗、手机屏幕,在古今交织里,续写着“圆”的故事。
案头的月饼早没了古时“金花”“芙蓉”的雅名,却盛着更鲜活的人间滋味。广式月饼的流心奶黄裹着岭南的甜润,苏式鲜肉的酥皮咬开是江南的鲜,滇式云腿里藏着云贵的咸香,就连冰淇淋月饼都裹着年轻人钟爱的清凉。可切分月饼的动作从未变过,一家老小围坐,刀刃划过饼皮的瞬间,仿佛把月亮也分进每个人的掌心。就像古人分食月饼盼团圆,如今视频通话里,母亲举着半块月饼笑着说“你吃一口”,屏幕内外的月光,便成了最暖的牵连。
赏月的意趣也在变。古时帝王“秋夕月”的祭典,成为今人阳台上的一杯清茶、几句闲谈;文人笔下“银汉无声转玉盘”的景致,如今能通过“嫦娥”探测器的镜头,看见月壤上的环形山。可抬头望月的心境依旧,远方的游子对着月亮发了一条朋友圈,定位在北上广深,评论区里父母的一句“家里月亮也很圆”,便把千里之外的思念,揉进了同一缕月光里。
最动人的还是团圆的模样。唐代的游子写“今夜月明人尽望”,愁的是“不知秋思落谁家”;如今高铁票根上的地名再远,一通视频电话就能让笑容与月光同框。有老人在村口盼着,手里攥着给孙辈的桂花糖,就像当年盼着远行的儿女;年轻人带着城市的伴手礼回家,推开门的瞬间,所有奔波都值得了。桌上的饺子冒着香气,父母的皱纹里,盛着比月亮更暖的光。
月亮慢慢爬过中天,把影子拉得很长。这轮月照过千年的悲欢,却始终明亮如初,因为它懂人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圆满的月亮,而是期盼团圆的心意。就像月饼会变味,赏月的方式会变,可“千里共婵娟”的念想不变,父母盼归的目光不变,那藏在月光里的温暖,早已成为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浪漫。
风又送来一阵桂香,月光落在窗台,像撒了一把碎银。此刻无论你在何方,抬头看看月亮吧,它正把你的思念,捎向牵挂的人身边,也把千万个小家的团圆景象,拼成了人间最圆的中秋。(龙钢公司 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