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冯紫萱:立足坯材微观探索 矢志产品质量提升
发布日期:2019-04-01    作者:戚龙    
0

冯紫萱:立足坯材微观探索 矢志产品质量提升

五年的工作经验,使她在实践中披荆斩棘,快速成长为公司产品质量提升贡献“核心力量”,收获陕钢集团论文大赛多项荣誉并于2018年荣获陕西省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在西北大学受教期间,她就对化学与材料科学饶有兴趣,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北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陕钢集团汉钢计量检验中心,现任中心产成品试验室金相分析工,肩负成品坯材微观组织探索、产品质量研发重担在自己的“微观”世界里,积极探索,成绩斐然。

提质、提速勇争先,刻苦奋进不畏难

2013年,正值公司新产品研发阶段,60#、65#、70#、82B等钢种生产急待数据支撑。作为一名大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她在工作中,虚心向师傅请教,彻夜不眠与论文、技术文献为伴,通过分析连铸坯质量及钢材内部组织结构,多次解决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因钢材外观缺陷、力学性能不合格、钢材拉拔出现异常断裂等情况;并结合生产工艺为生产单位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公司炼钢、轧钢工艺过程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对等新产品的钢材显微组织检验、非金属夹杂物的金相法鉴别,以及钢的平均晶粒度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验证,先后完成《HPB300钢筋表面缺陷原因分析》《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冷弯断裂原因分析》等科技论文撰写,并多次冶金领域获得专业奖项。

“追赶超越、提质增效”阶段,公司对在生产的热轧带肋螺纹钢筋HRB400E提出了新要求,要全力解决检验效率、提升检验速度,为坯材周转率提供基础,由此《热轧带肋螺纹钢筋HRB400时效试验探讨》课题被提上日程。但是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人员对生产工艺技术的把握比较欠缺直接导致许多钢材初次检验结果不符合技术要求,严重影响了成品检验速度;同时在钢材复检环节由于模式固化,无法突破新的领域。面对如此重任,她敢于突破常规,整整261天,她带领攻坚团队,通过工艺技术创新现场实地调研,最终确定试验方案,成功完成了热轧带肋螺纹钢筋HRB400E人工时效代替自然时效的技术,钢材时效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1天,大大缩短了复检周期,提高了钢材周转率;同时,也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善思、善谋汲人“志”,百家争鸣齐比肩

刚从热床奔流而来的HRB400E棒材试样在性能实验室空地上被排好队,等待自然冷却,然后进行物理拉升和弯曲实验。当然,排队的不止钢筋,还有扎线工人,快速、准确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极为重要。有了这些数据,扎线就能随时调整工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轧制。但自然冷却,需要时间,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用时之久愈发明显。然而“自然冷却”检验规定是国标要求,不可逾越;因此,该瓶颈也成为“检验提速”路上各大钢铁企业的拦路虎。

“拦路虎!哼!”性能分析班长杨凯可不这么想。他跃跃欲试,攻克“自然冷却”的难题需要钢材内部组织数据的支持,最好是不同温度都能提供单独系统的画面。因此,他很快联系了冯紫萱。

同在“物理分析”领域,冯紫萱对杨凯并不陌生,对这个人的魄力和胆量早有耳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征得领导同意后,便对《热轧带肋HRB400E/HRB500E自然冷却与200°时钢材水冷力学性能探讨》展开猛烈攻势。从50°到100°,再到200°,性能拉伸数据2074次;50倍、100倍、200倍,显微镜下钢材内部组织成像865幅。经过长达16个月的研究,终于突破瓶颈,在理论层面取得成功,其中HRB500E还被评为陕煤集团四新项目。此次“擒虎”也让这位年轻班长受益匪浅。

当论文署名的那一刻,杨凯将“冯紫萱”三个字排了在首位,但是在审核阶段被冯紫萱剔除在外,她说:“公司正值质量路上进行锐意改革,我们迫切需要像杨凯一样的年轻人;如果我们能舍己成人,营造百家争鸣的科研盛况,我想这才是公司‘五支人才’计划的立‘’之辞;况且我只是辅助,点子是杨凯想出来的,荣誉也应该是他来受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才是冯紫萱令人称道的高贵品质,也是科研工作者卓著典范。(汉钢公司计量检验中心 戚龙)